10月24日,記者從濟南黃河河務局獲悉,持續了一個多月黃河秋汛即將結束,截止到24日14時,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為1120立方米每秒,山東最上游水文站高村站流量已降至2170立方米每秒,而濟南黃河濼口水文站也降至2850立方米每秒。山東黃河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下調至Ⅳ級,濟南市因防汛行洪需要而拆除一個多月的17座浮橋,有望近期恢復搭接通車。
9月18日起,黃河中下游發生大范圍強降雨過程,19日10時,黃委發布黃河中下游汛情藍色預警,啟動黃河中下游水旱災害Ⅳ級應急響應;隨著大汶河流域洪水持續上漲,9月21日9時,東平湖老湖水位達41.73米,超警戒水位0.01米,自9月21日10時起,山東黃河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為確保行洪暢通,截至9月22日9時,濟南市河段17座浮橋全部拆除。
9月27日以來,黃河下游河道經歷1985年以來最大一次秋汛。面對高水位、大流量、長歷時洪水過程,黃河下游各級黨委、政府與河務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錨定“不傷亡、不漫灘、不跑壩”防御目標,始終保持防御力量到位、防御責任到位、防御措施到位,為徹底打贏防御秋汛洪水這場硬仗做了大量扎實有效工作。
經過一個多月的防汛調度,截止到24日14時,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為1120立方米每秒,山東最上游水文站高村站流量已降至2170立方米每秒,而濟南黃河濼口水文站也降至2850立方米每秒。10月24日4時,利津站流量3970立方米每秒,東平湖老湖水位降至警戒水位以下。據預報,近期黃河中下游無強降雨過程,按照《山東省黃河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規定,自24日8時起山東黃河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由Ⅲ級下調至Ⅳ級。由于河道來水持續回落,我市已經拆除一個多月的17座浮橋,有望近期恢復搭接通車。
(濟南日報 記者:郝倩 )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