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5日訊 今天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周年紀念日。志愿者來家里慰問、應邀觀看電影《長津湖》……回憶起當年那段崢嶸歲月,參與過抗美援朝戰爭的青島老兵們感慨萬千。

聽九旬老人講述那段崢嶸歲月
為銘記歷史,向革命先輩表達敬意,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中青出租公司部分青年黨員,來到參與過抗美援朝戰役的戰士李蕓蘭老人家中探望。在老人家中,中青出租青年黨員向老人送上鮮花及慰問品,聽老人講述過去的崢嶸歲月。
今年94歲的李奶奶出生于湖北武漢,1951年2月隨部隊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是當年武漢唯一參加抗美援朝的女兵。老人當年在部隊做收音員,主要從事信息接收和宣導工作。“當年,我們是從西邊新義州入的朝鮮,當時條件很艱苦,天很冷,下了很大的雪,一腳踩下去能直接沒過小腿。不少戰士都凍傷了,皮肉也凍爛了,腿上、腳上凍起了血泡。衛生員沒別的辦法,就用汽油燒血泡,把血泡燒化了再上藥包扎治療。”時至今日,李奶奶仍對當年的場景記憶猶新,盡管條件艱苦,但大家都咬牙堅持,堅決不掉隊,憑借頑強的意志力克服了重重險阻。新義州這邊的情況還算是好的,不像其他地區入朝的,整個人都陷在雪里,動彈不得。他們比我們還要苦很多。
“唯一的遺憾是沒找到當年在朝鮮的救命恩人。”李奶奶回憶說,當年在朝鮮過橋時,遇到美軍飛機在空中盤旋。敵軍發現目標,順勢俯沖下來對橋掃射。當時,她正在橋上沒有任何遮擋,一位朝鮮老人一把將她拽到了旁邊的窯洞里。落下的子彈恰巧打在了李奶奶剛才趴臥的位置。“當年的朝鮮老人可能已經不在了,沒有在和平的歲月里對恩人說聲感謝,是我此生的遺憾。”
轉業后,李奶奶被分配到了青島三輪車社工作,也就是現在的中青出租公司。離別時,老人囑咐在場的青年黨員,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為世界的和平、祖國的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英雄!抗美援朝老兵觀看電影《長津湖》
10月21日至25日,青島真情巴士集團開展電影黨課活動,組織300余名黨員干部,1000余名職工集中觀看影片《長津湖》,在光影中銘記歷史功勛、感悟家國情懷,緬懷革命英烈、傳承紅色血脈。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永垂不朽。”今年92歲的抗美援朝老兵王維韶在觀看《長津湖》時多次眼眶泛紅,抗美援朝戰爭是他一輩子無法忘卻的記憶。1944年,年僅15歲的王維韶應征入伍。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王維韶響應國家號召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前線。10月,他跟隨部隊來到遼寧丹東,“在鴨綠江旁,看到遠處的飛機一直在轟炸也不害怕,心里期盼著的都是勝利!”那時,生活很艱苦,饅頭又干又硬就著用雪化得水吃下。由于有傷在身,鴨綠江旁進行兵員篩選的時候,王維韶沒能夠親赴朝鮮,3年內堅持在后方做物資供給保障工作。1953年,戰爭結束后,34歲的王維韶回到青島老家。
“太多戰友倒在血泊中,用生命換來了盛世,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年輕一輩要學習革命老前輩能吃苦、不怕苦的精神品質,為中國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奮斗!”回憶往事的時候,老人一直在感慨時過境遷,現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
青島真情巴士黨員袁存堯是一名退役軍人。看完《長津湖》后,他深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戰場,在惡劣的環境下忍受著饑餓,在凜冽刺骨的寒風中甘愿化為冰雕,也絲毫不曾退縮,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和黨員,更要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全身、全心、全情投入工作,更好滿足人們的美好出行生活需求。”(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韓恬恬 賈佑玲)
責任編輯:郝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