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全國青菜價格一路飆升,直逼豬肉價。無論是時令蔬菜還是非時令蔬菜,價格基本上都翻了一番。為何菜價會像“過山車”,上漲幅度如此之大?10月25日,早報記者趕赴青島蔬菜重鎮——即墨區移風店,通過“女菜王”朱愛香講述每個季節菜價漲落的自然規律,探尋“貴族蔬菜”的幕后變化。40年蔬菜種植經歷,不僅讓朱愛香積累了豐富經驗,還能準確預測菜價漲落的規律,曾創造過半畝芹菜賺了兩萬多元的記錄。如今,上百戶菜農在她的引領下成立了合作社,通過線上網絡將青島的蔬菜銷出了國門。

說法:雨天催生“貴族蔬菜”
“超市里的一斤菠菜,能買一斤豬肉了,芹菜也翻了一番,就連蕓豆、白菜都漲了不少錢......這些菜價上漲,在常人眼中似乎不太正常,但想想今年的天氣,稍微懂一些種菜常識的人就不太難懂,為什么近期的菜價會如此之高?!?/span>
今年57歲的朱愛香,是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太平莊村一名普通的菜農,因為從小就跟著父母接觸各種蔬菜種植,所以她的人生可以說就是從蔬菜開始的。17歲高中畢業后,她放棄了考大學的機會,選擇留在了家里跟著父輩種菜。一晃40年過去了,現在的朱大姐成了當地名氣很大的“女菜王”,說起菜價漲落的話題,她分析很有道理,儼然一幅“蔬菜專家”的氣派。
 “由于今年多地連續暴雨,蔬菜大面積毀壞,也嚴重影響了時令蔬菜的生長速度和產量,這導致蔬菜產量大幅下滑,同時也加大了蔬菜采摘和調度的難度,導致多地蔬菜價格開始一路上漲?!敝鞇巯阏f,今年國慶節開始,不僅青島的青菜漲價了,全國各地的情況基本上都差不多。她認為,導致“貴族菜”出現的原因就是下雨天多了。因為今年雨水特別多,本來許多大田菜,包括溫棚菜,都受到了很大影響,濕熱的天氣,讓蕓豆、芹菜、韭菜等蔬菜的根部,長期處于超濕度的狀態中,易腐爛,不僅影響了產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大縮短了收獲的周期。比如她今年種了兩畝多蕓豆,本來能賺3萬多,可以由于濕熱天氣太多,導致蕓豆提前結束了收獲期,雖然蕓豆的價格比往年漲了一倍多,但產量小了,這兩畝多蕓豆至少要少賺1萬多元。

幕后:“秋菠”每年上漲有規律
 “產量小了,價格自然就貴了?!敝鞇巯阏f,青島目前的青菜中,數菠菜的價格最貴,根據市場的情況,每天的價格都會有不小的變化,有時候不僅突破了“10元”,買出了豬肉價。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朱愛香看來,說到底這還是和天氣有關,因為菠菜不喜歡在太熱的氣候中生長,所以每年到了夏天,菠菜的產量就會減小,加上每年雨季,菠菜的價格都會比平時自然上漲,就像今年遇到特殊的天氣情況,就會上漲的更高。
 “因為青島的天氣濕熱,夏天不合適種菠菜,南方更是如此,加上大田種植出來的菠菜品相不好,一般菜農不會種植大田菠菜,所以只有到了秋冬季節,才會出現大棚菠菜,這時候的價格也就比夏天便宜多了?!敝鞇巯憬榻B,每年秋天,菠菜的價格都會比平時上漲不少,天氣不好價格就會高,這是自然規律。
朱愛香介紹,不僅是菠菜一樣,其它蔬菜的價格也是一樣,每個季節段都會有自然調整的規律。像當年出現的“姜你軍”、“蒜你狠”等現象,算是一個周期的特殊情況。其實,蔬菜價格的漲落,每年都有一定規律,只不過多數漲幅變化不大,像今年的菜價就遇到了天氣、產量等原因,才導致價格普遍上漲的情況。除了天氣原因菜價上漲,也有蔬菜供應青黃不接以及多重流通環節暗自加價等原因。
 “有一年,5元一斤的青菜在市場上都很難見到,比今年的價格還高?!闭f起菜價的自然規律,朱愛香張口就能說出近10年來的的蔬菜價格情況。“2012年和2017年,都出現過青島蔬菜普遍漲價的情況,青菜、菠菜等綠葉菜的價格都在10元左右,那一年西紅柿價格漲到了8元,歷年來最高紀錄。菜價一路飆升,一度趕超了豬肉價,原因也是因為持續陰雨天氣影響了蔬菜的產量、運輸和貯存?!?/span>
朱愛香說,除了天氣等自然因素導致菜價上漲外,還有一種情況,大約5年一個周期,就會出現一次漲價,就是因產能低出現高價過后,必定會在3到5年出現一個因產能過剩而大幅降價的高潮期。比如8年前就出現過一次大白菜幾分錢一斤的情況,再比如說前幾年出現的“姜你軍”,就是這種情況。今年的即墨的千畝大姜豐收了,畝產達到了14000斤,但價格去從去年地頭價兩元多,降到了不到1元。

看點:女菜農 種菜不賠錢
“高中畢業后,就在家里的后院里開墾了幾分地,支起小溫棚開始種起蕓豆、西紅柿等,兩個月后就能把青菜換成錢?!闭?0年的種菜經驗,讓朱愛香對各種蔬菜的種植了如指掌,不僅懂得什么種什么菜能賣出高價,而且能提前預知各種菜的價格,這是多年來總結出來的經驗,也驗證了這位女菜王的“蔬菜人生”。
 “每年除了正常的節假日,秋天是大田菜和大棚菜交替的季節,這個時候‘青黃不接’,就會因產量導致價格上漲,但幅度不會太大,都屬于正常的漲價。”因為天天和種菜打交道,所以不管是天氣變化的規律,還是市場價格的規律,朱愛香把握的都很準確。去年初冬,她根據市場的芹菜價格低迷的情況,判斷出春節前價格根據會上漲,于是她騰出半畝大棚種上了本地的芹菜,兩個多月后,芹菜沒出地頭就被菜商搶光了,半畝芹菜輕松賺了兩萬多元,創下了當地菜農的記錄。
朱愛香介紹,隨著現代農業的技術,和過去種 菜有了很大變化。如今,每年的菜價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由于南北差異,南方夏天高溫蔬菜難生產,北方冬天沒有辦法種菜,所以秋天的菜價一般都會上漲,這本身就是自然規律,但遇到像今年這種持續降雨天氣,菜價上漲就成了更自然的規律。
 “為了種好菜,我每天都關注新聞,了解一下國內蔬菜種植情況,這年代不學習就會落伍。”朱愛香說,種了快半輩子的蔬菜,也經歷了無盡的變遷,通過自己種下的一顆青菜,卻見證了40多年來生活和變遷。前幾年通過新聞了解到,菜價上漲的情況,和她預測的基本差不多,只是和過去相比,現在市民的生活富裕了,菜價漲幅成了日常,即使菜的產量再減少,政府的都會有足夠的儲備菜源。
朱愛香說,根據這么多年的種菜經驗,她基本上掌握了自然規律,即使遇到像今年這種極端的天氣也不會賠本。像今年的韭菜,正常畝產應該是4000斤左右,但遇到今年的天氣后,產量一下減少了近一半,雖然今年的菜價漲了一倍,但對菜農來說,和日常一樣,不會因市場菜價上漲而多賺錢。因為種菜的一手能“預知價格”的絕活,所以當地的許多菜農都愿意聽朱愛香的建議。為了種出更好的蔬菜,朱愛香不僅跑到北京找到了專家,培育自己的菜種 子,而且還成立了“青島愛鄉園果蔬專業合作社”,在供應市場蔬菜的同時,還專門為企事業單位提供“私人種植”業務。朱愛香因此也成了當地有名的“女菜王”。(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