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已經到來!
在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之后,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被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如何乘勢而上,進一步推動共同富裕?青島準備以這個領域作為“突破口”。
日前,青島市委、市政府頂格出臺《關于加快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促進共同富裕的意見(試行)》(簡稱《意見》),聚焦鄉村振興的主要制約因素,為建立健全共同富裕新機制作出有效探索,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出創新實踐。
自從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已經經歷了4個年頭,經過不懈努力,青島農業農村面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面貌已經初步呈現。
也要看到,雖然近年來青島城鄉差距有不斷縮小的趨勢,但區域間、群體間、產業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仍然十分突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長期處于高位,農村長期落后于城市的發展格局沒有本質性改變。
按照青島市新型城鎮化規劃,到2025年,青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78%左右,屆時也仍將有242萬人(按照靜態測算)在農村生活,如果這部分農村居民的發展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就難以實現。
鄉村是青島的短板,也是潛力所在、后勁所在,鄉村振興正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一環。當務之急是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意見》的出臺,就是要利用好青島現實基礎條件,把潛在優勢轉換成顯性優勢、把比較優勢鍛造成競爭優勢、把現有優勢塑造成未來優勢的重要舉措。
《意見》結合“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重點,聚焦農業農村短板弱項,緊抓共同富裕主要矛盾,對未來五年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發展重點進行了系統闡述。提出的目標是——
到2025年,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城鄉融合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美麗鄉村達標村、文明村鎮、平安鄉村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萬元以上……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是青島率先在全省開展的舉措。這一率先之舉,將為青島的鄉村注入新的活力,為不斷縮小城鄉差距提供支撐,為城市的永續發展打下基礎。
01、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已經到來
“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GDP總量從1978年的世界排名第9位到2020年上升到第2位,人均GDP由1978年的156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10839美元,世界排名由134位上升到第59位。
在綜合國力越來越強的當下,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關注與高質量發展不匹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同群體收入差異加大、區域間收入水平不均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等問題。

王哥莊街道 大饅頭產業
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關于共同富裕,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如是說。
雖然只有簡短四個字,但“共同”和“富裕”兩個詞,都充滿分量。
——“共同”意味著就享有主體而言,富裕不再是一小部分人的事,而是全民共富,是全體人民普遍富裕基礎上的差別富裕。
——“富裕”將成為每個人都能實現的事,而且,不僅是“物質富裕”,還包括滿足文化活動、公共服務等文化、社會和生態需要,是“口袋”和“腦袋”的“雙豐收”。

即墨區段泊嵐鎮廣場
在這個背景下,被中共中央賦予先行先試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浙江,在圍繞縮小地區差距、縮小城鄉差距、縮小收入差距、推動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打造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等六個領域展開試點,提出了到2025年,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萬元到50萬元的群體比例達到80%、20萬元到60萬元的群體比例力爭達到45%的共同富裕階段性目標。
在其中,浙江強化“補短板”,聚焦26縣布局“一縣一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看來,26縣能否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能否取得標志性成果,事關現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全局。
實現共同富裕,就要補齊“不富裕”的短板,浙江的探索,值得關注。
正如同浙江關注到經濟相對落后的26縣提升,“三農”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據悉,當前我國有80%的人分布在中等收入標準的下限附近,在這其中,農業轉移人口、大量的農民等是關鍵。
02
促進共同富裕,青島“先發”鄉村振興
10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中,闡釋了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文章說,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農村共同富裕工作要抓緊,但不宜像脫貧攻堅那樣提出統一的量化指標。
可見,要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
青島是典型的“大城市、大農村”格局,全市10個區(市)中,7個是涉農區(市)。按照青島市新型城鎮化規劃,到2025年,青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78%左右,屆時也仍將有242萬人在農村生活。如果這部分農村居民的發展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就難以實現。

美麗鄉村城陽區夏莊街道山色峪
其次,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近年來,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三農”工作取得了許多亮眼成績,比如,農產品出口穩居全國第一、“新六產”發展指數全省第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計劃高質量通過國家和省驗收等,這些工作推動了富民增收。
但是,也應當看到,現階段,發展基礎相對薄弱的農村,還存在著多重短板,尤其是當把城市作為參照物時,其短板就更顯突出——
青島市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7156元,其中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為55905元、23656元,城鄉差距依然較大;農村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相對于城市,明顯不足;低保等一些標準目前尚未實現城鄉統一……

即墨區田橫鎮福臺嶺村北美冬青紅滿山
“到2025年,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城鄉融合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4.5萬元/人以上,美麗鄉村達標村、文明村鎮、平安鄉村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萬元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到2.2左右,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到20萬元以上。”
這是《意見》提出的青島市到2025年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促進共同富裕的愿景。從中可以看出,青島市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不斷彌合城鄉差距,推進共同富裕的工作方向。
03、以“四化”為統領,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促進共同富裕
《意見》的核心是“四化”,即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農民生活品質化、城鄉要素配置均衡化。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才能更好推動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振興。《意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為農業賦能、為農民增收、為振興筑基,統籌部署了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提升工程、現代種業發展工程等產業振興“七大工程”。

平度市南村鎮大蔥豐收
——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農村基礎設施有待升級、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是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也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最直觀的體現。《意見》聚焦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升鄉村公共服務優質化水平,統籌部署農村軟硬件建設,著力提升鄉村的舒適化、清潔化、便利化水平。
——加快推進農民生活品質化。“強村富民”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富口袋”,《意見》提出要重點抓好低收入群體和經濟薄弱村增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增收攻堅行動。
——加快推進城鄉要素配置均衡化。城鄉差距的根源在于要素的不平等交換。農業農村作為一個弱勢領域、促進共同富裕的短板區域,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和“真刀真槍”的要素保障。《意見》著眼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就“人、地、錢”三大要素匯聚發展進行了部署,破除要素流動壁壘,合理開發農村資源,激活農村的要素市場。
“加快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促進共同富裕”,這是一條清晰的、極具青島特色的促進共同富裕路徑。藍圖已經繪就,未來可期。
作者 | 知上 攝影 | 邢志峰 編輯 | 疾風

往期精彩內容正在開發,歡迎關注!如果您有意見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