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平凡人,都值得被看見。青島早報聯合觀海新聞、掌上青島,全新開啟《你好,追夢人》系列主題街拍,用鏡頭捕捉身邊的溫暖時刻,用照片定格每一個充滿煙火氣的瞬間,用文字講述每一個平凡人的溫馨故事,并將照片現場打印送給圖片里的TA。今天,記者的鏡頭定格在青島利津路小商品批發市場的一家小店,店主王文燕認真的樣子和甜美的笑容,讓人看了很溫暖。“剛才給你拍了一張照片,打印出來送給你。”“謝謝你啊,真好看。”在忙碌間隙,王文燕向記者分享了她平凡而溫馨的故事。
開個小店,七年來累并快樂著
5日下午3點半,記者來到青島利津路小商品批發市場,絡繹不絕的人都在采購新年裝飾品。“福字15元一張,玻璃貼2元一張,小串燈15元。”忙碌的王文燕正給顧客們介紹各種新年裝飾品價格。“每年從小年這天開始,一直到年三十,我們都是這個忙碌的狀態。”王文燕說,每天早上八點半開門,晚上六點關門,來采購的人一直不間斷。

“我開這個店快八年了,平時大多時間賣喜糖等婚慶用品,每年12月底的時候就開始賣‘福’字等新年裝飾品,全年除了春節這一周,一天都不休息。”王文燕說,她每天守著店鋪,有時候也會覺得辛苦,但是看到來采購的人歡天喜地離開,就感覺把喜氣和福氣都送給了大家,自己心情也跟著好起來。
記者在店里看到,不少前來采購的人都是回頭客。“她開這個店很多年了,我每年這時候都來她家買新年裝飾品,她態度好,總是很耐心地給我講解。新年圖個吉利,在這里買裝飾品,我很舒心。”市民宋女士說。
王文燕告訴記者,她和老公住在城陽,每天都要坐公交車往返于市區店鋪和城陽之間。“早上一般七點左右出發,晚上回到家就將近八點了。”王文燕說,每晚回家都特別累,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不過趁著年輕就多奮斗,每天早上起來都是陽光積極的一天。
兒女雙全,幸福來自每日點滴
王文燕今年39歲,來自西海岸新區,“我1999年就來青島打工了,時間過得真快,說起來已經20多年了,2006年我跟老公結婚,先后有個女兒和兒子。雖然開店很辛苦,沒什么時間陪伴孩子,不過他們是我每天快樂的源泉。”王文燕笑著說道。

“我女兒15歲了,上初三,平時住校,只有周末回家,不過我要開店,所以跟她交流的時間特別少,更別提帶她出去玩了。小的時候她總會問我:媽媽,周末能不能帶我出去玩呀?每次她這么問,我就覺得有所虧欠,但是為了生活,只能告訴她:媽媽要賺錢,賺了錢才能給你買好吃的。每次看到她失落的表情,我心里也很難受。不過也因為這樣,大女兒特別懂事。很少要求我們為她做什么。”王文燕說。
王文燕告訴記者,她的兒子3歲半了,是全家人的開心果。“我和老公要開店和打工,幾乎沒什么時間照顧他,不過好在和孩子爺爺家住上下樓,所以小兒子大部分時間都是他爺爺帶。每晚我從店里回家就將近八點了,不管幾點我都會把他從爺爺家接回自己家。雖然開店很累,但是每晚很珍貴的陪伴時間不能少。有時候回到家,累得只想倒頭就睡。但是看著兒子天真可愛的小臉,我就有了陪他玩的動力,跟他一起玩玩具、給他講故事,每晚的親子時間,是我們全家幸福的時刻。”
就地過年,和父母視頻上團圓
“我每年春節都要回膠南老家看看,不過今年看到了就地過年的號召,雖然都在青島范圍內,但還是覺得應該不給社會添麻煩,就留在城陽過春節吧。”王文燕說,她提前跟父母溝通了今年的特殊情況,他們表示理解,并且囑咐王文燕開店時要注意好自身防護。
王文燕告訴記者,因為平時開店比較忙碌,回膠南老家的時間很少,能帶著孩子見父母的時間也很少。“好在現在通訊發達,每天晚上小兒子都會跟姥姥姥爺通視頻電話,即使不能經常見面,隔著屏幕也算是讓老人每天見證孩子成長了。等到除夕那天,一定會讓兒子女兒跟我父母通個視頻電話,隔著屏幕過個‘團圓年’。”
連日來,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聯合青島市總工會發起了“一座城·一個家”新春福袋行動,早報記者和志愿者們,從凌晨到子夜,走進城市的各個角落,致敬每一名留青過年的你,感恩每一名堅守崗位的你。昨天,記者也為王文燕一家人送來了新春福袋。“太感謝了,不僅給我拍了照片,還給我送禮物,這么用心的禮物,一定會讓我一整年都幸運順利!”王文燕開心地說。(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肖夢婕 攝影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唐婕)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