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1月1日
地點:日喀則市桑珠孜區(qū)(海拔3860米)
天氣: 14℃/-7℃ 晴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和江孜縣城。
25年前,有一場電影叫《紅河谷》,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這場電影以20世紀初的中國西藏為背景,演繹了一段漢藏兒女生死相依的愛情故事和并肩抗戰(zhàn)的英雄傳奇。這部影片的拍攝地就在現(xiàn)在的日喀則市江孜縣。江孜縣內海拔5560米的卡若拉冰川也是《紅河谷》的拍攝地,當年為了追求畫面的真實性,攝制組用炸藥將冰川炸出了一個三角形的缺口來制造真實的雪崩,成為冰川上一道刺眼的傷疤。在江孜古城內的宗山抗英遺址現(xiàn)在是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前面的抗英紀念廣場和英雄紀念碑無聲地訴說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在江孜宗山古堡拍攝的抗英雕像。
吐蕃王朝末期,末代贊普朗達瑪之孫貝考贊在杰卡爾孜山頂修建宮殿,后江孜法王熱丹貢桑帕之父朗欽貢嘎帕在其宮殿舊址上修“杰卡爾孜”城堡,藏語意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簡稱“江孜”。城堡海拔4022米-4140米,后來被江孜宗政府所用,遂稱“宗山”。

1903年12月,英軍占領亞東帕里,強駐宗政府。后宗政府古堡被炸毀。圖片來源: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1904年,英軍入侵江孜宗山。圖片來源: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從18世紀開始,英國就企圖將西藏納入自己的殖民版圖,1888年發(fā)動了第一次對西藏的武裝進攻。在戰(zhàn)爭未達到預期目的的情況下,英軍于1903年發(fā)動第二次入侵西藏的戰(zhàn)爭,并于1904年攻入西藏江孜,向宗山猛烈進攻。家園涂炭,山河易碎,江孜人民奮勇抗敵,在宗山上用石頭、長矛、土槍土炮與英軍展開殊死搏斗,多次打退了英軍進攻,堅守陣地達3月之久。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宗山失守。最后的軍民不愿被俘,包括白居寺云丹平措在內的60余名英雄寧死不屈,全部跳崖,壯烈殉國,史稱“江孜抗英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江孜由此贏得“英雄城”的美譽。
1951年11月15日,解放軍進駐江孜。從此,江孜歷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圖片來源: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帝國主義加快了與分裂勢力勾結的步伐,妄圖將西藏從祖國懷抱中分裂出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終結了帝國主義和分裂勢力的幻想。從此,西藏各族兒女同全國人民一道走向新生。

桑珠孜區(qū)委宣傳部黨支部全體黨員干部在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前重溫入黨誓詞。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內展出的土槍。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前幾日桑珠孜區(qū)委宣傳部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前往江孜縣宗山抗英遺址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全體黨員干部共同參觀了抗英遺跡、宗山紀念館,觀看了歷史遺物、圖片影視資料和革命先驅的英雄事跡,并重溫入黨誓詞。在這里,我們學習江孜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學習“英雄城”薪火相傳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愛黨、愛國、愛家的信念。行走在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內,站在宗山古堡英雄跳崖處,撫今追昔。那是一段血與火的歲月,那是一段反帝愛國的抗爭史,我們更深切地領悟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粉碎了帝國主義企圖分裂西藏的陰謀,為西藏百萬農(nóng)奴翻身解放奠定了基石,也是西藏取得“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偉大成就的起點。回望歷史,方知來時之艱辛。展望未來,一個更加美好的西藏,正在路上。(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建亮)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