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日訊 深圳近日迎來第5個“人才日”和第3個“企業家日”,這兩個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設立的專門節日,體現了深圳致敬人才與企業家,以此為榮,并與之同心同向而行的信念和決心。而深圳創新創業的優勢或生態,也匯聚起天下英才,成為創新高地。人才、企業家與深圳相互輝映,相互成就,不斷創造著這座城市發展的新的奇跡。

為什么選擇在深圳創業?在近日舉行的“2021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約翰·斯彼克曼表示,深圳有令人興奮的科研環境,有更多機會,非常鼓勵創新研究。約翰·斯彼克曼的觀點與深圳的諸多企業家一致。前海方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靳海濤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深圳“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促進了創新創業者勇于創新、敢于冒險,勇于選擇最新的東西進行嘗試,并孜孜不倦地為之奮斗。
當然,僅僅有創新冒險精神是遠遠不夠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雙博士、深圳市絢圖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海暉強調深圳擁有三大優勢:產業閉環、金融閉環和政務閉環。產業閉環是指關鍵供應商與關鍵客戶要在3小時車程范圍內形成集群,節省創業時間和整合成本,深圳有完整產業鏈;金融閉環,是指從初創企業到IPO至少要5輪融資,這期間涉及股權和債權融資各類金融產品,深圳科技金融資源齊全;政務閉環,是指深圳有很清晰的城市定位,持續穩健的產業政策,簡潔有效的政企關系及充分法務指導保障。
關于產業閉環、金融閉環的表述,靳海濤稱之為產業和金融供應鏈。他說,深圳善于互聯互通,深圳產業特別是信息技術產業已形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而發達的金融體系,又將投資服務不斷前移,讓企業有了更多融資的渠道。這種完整的產業和金融供應鏈以及有效的互聯互通,可以減少企業家創業的失敗率,提升其發展速度。

深圳的勇于創新精神、產業鏈產品供應以及金融產品保障,厚植了企業家在此創業的土壤。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商事主體總量366.4萬戶,按照《深圳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常住人口1756.01萬人計算,全市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08.6戶,擁有企業131.5戶,平均每7個人里就有1個企業家。改革開放40余年,深圳誕生了華為、順豐、比亞迪等一大批知名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數量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居全國第一。從邊陲小鎮到創新都市,深圳創造了六個90%的奇跡: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于龍頭企業。
深圳是一座 “民營企業家之城”,深圳的“土特產”是企業家。尊重人才與企業家,就是留住深圳的創新發展“密碼”。因此,在強調市場化發展的同時,深圳也在強化政府的服務功能。在11月1日召開的深圳企業家座談會上,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深圳將牢固樹立全周期服務理念,堅持有事服務、無事不擾,服務前移、貼心周到,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快、準、實幫助解決問題,個性問題個性解決,共性問題政策解決,用心用情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深圳接下來將舉辦“區域可持續發展、科技城市韌性和地方杰出領導力”高端論壇、高層次人才產品對接會等多場活動,各區將舉辦院士專家高峰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發展峰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招聘會、深港國際人才創新峰會、人才發展論壇等,鼓勵更多的人到深圳創業,讓更多的人才聚集深圳。而每年的“深圳企業家日”,深圳都會采取企業家與市主要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對話交流機制,舉辦企業家座談會,為企業家送政策、送服務,落實減稅降費各項政策措施,優化營商環境,以“硬核”舉措支持民營經濟創新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李勛祥 文/圖)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