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航空“回歸”青島,“城市之翼”飛向更高
16日上午,隨著象征青島航空的飛機模型由南山控股交到青島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手中,青島航空的股權交接正式完成。成立七年的青島航空“回歸”青島,從全資民營航空公司轉型為青島國資全資控股企業。

9月16日上午,象征青島航空的飛機模型由南山控股交到青島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手中。
“青島航空回歸青島是順勢而為,我們相信,實力雄厚的青島城投集團將給青島航空發展帶來更多助力,青島航空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南山控股執行董事程仁策說。
作為青島最大的國有投資平臺,青島城投集團近年來以平臺思維、資本邏輯不斷推動主業聚焦,此次收購青島航空是其以資本運作夯實底層資產布局的一次重要實踐,未來青島城投集團將圍繞青島航空產業板塊不斷推動產業資源整合,按下青島航空產業發展的“快進鍵”。“我們將推動青島航空健康、快速、穩定發展,力爭3-5年的時間具備上市條件。”青島城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邢路正對記者說。

青島航空第26架飛機。
產業整合 打造航空產業園區
航空產業的巨大輻射力讓所有城市為之心動。以航空運輸為例,航線網絡巨大的空間輻射能力將帶來巨大人流、物流、信息流、商流,在區域范圍內形成流量經濟。經濟要素的重組、融合將全面促進城市服務業、會展業、物流業發展。“匹配政府戰略、服務民生需求、提升城市價值”,這是青島城投集團布局航空產業的初心。
自2014年開始穩步推進市場化轉型,青島城投集團始終注重圍繞城市戰略謀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金融、產城、實業、交通”四大底層資產布局,此次全資收購青島航空是其夯實“交通”板塊產業布局的一局棋。
青島城投集團落下的第一子將是青島航空內部的產業整合。青島航空于2013年6月6日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批準籌建,2014年4月26日實現首航。發展至今,青島航空機隊規模達26架,累計安全飛行超過23萬小時,未發生公司責任原因的事故征候,安全指標在行業名列前茅。航線拓展到70余條國內航線和20余條國際航線,運營資產規模由創立時不足10億元,增長到超過130億元,成為山東省服務名牌企業。
青島航空常務副總裁王然告訴記者,目前青島航空共有四大產業板塊,航空運輸板塊在青島,而公務機板塊、航空培訓和飛行員培訓這三個板塊在煙臺。“第一步就是先把這些資源都整合到青島來,以后都落到位于膠州的航空產業園內。”王然說,除了這些產業板塊,青島城投集團還將不斷拓展青島航空的產業鏈條。
在航空維修方面,青島航空已具備航空器材維修資質,未來青島城投集團將充分發揮這一資源優勢,引入外部戰略合作資源,形成集飛機結構大修、客機改貨機、公務機整裝、發動機維修、航空電氣維修、部件制造與維修、人才技術培訓等環節的“一站式”航空業務,建設青島自己的航空維修基地。
未來,膠州臨空經濟區將成為青島城投集團布局航空產業資產的重要基地。青島城投集團將在膠州打造一個集航空運輸、培訓教育、航空維修、航空餐食、地勤服務、空中文化傳媒、航空金融等為一體的航空全要素綜合產業園區。隨著航空產業板塊的不斷整合,青島城投集團將充分發揮產城融合的巨大平臺優勢,聚集航空人才、整合通航資源、提升制造水平、促進產業集聚、深化國際合作,不斷吸引上下游產業落地,培育青島市在航空產業領域“雙招雙引”新平臺。
青島的航空產業未來就此可窺一二。
資本運作 開拓航空產業疆域
航空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寬,圍繞青島航空現有的產業資源,青島城投集團還將以資本為紐帶,不斷豐富青島航空產業生態。
作為我市最大的國有投資平臺,青島城投集團的國資操盤手形象在近年來的資本運作中日漸清晰。“以基金為線,串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這是青島城投集團的資本邏輯,也將是未來拓展青島航空產業疆域的不二法門。
“未來我們計劃成立一支航空基金,然后利用這支基金來投資航空產業的上下游企業。”王然介紹,航空產業相關的傳媒資源、航空網絡資源、航空WiFi設備等都是青島城投集團未來將發力的投資和資源整合領域。目前,青島城投集團已與一家WiFi設備供應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將入股該企業,并計劃促成該企業將其全球研發中心落地青島,補齊青島航空產業發展的又一短板,打造一個新的產業增長極。
“未來,圍繞青島航空本身的業務,還會有很多這樣的投資機會,我們會從不同的端口切入,去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也為青島帶來更多產業落地機會。”王然舉例,因為如發動機等航空部件價格昂貴,未來青島航空還將在青島城投集團助力下發展航空器材融資租賃業務,同時不斷拓展上下游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
青島城投集團在資本層面的助力不僅限于此。航空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2018年民航業結束高速發展,航空公司資金成本壓力不斷增加,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更是令其“雪上加霜”。青島航空在青島城投集團的增信助力下,取得了19億元的政府政策性低息貸款,“這極大緩解了青島航空今年以來的資金壓力,為我們疫情期間的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青島航空總裁吳龍學說。
青島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對青島航空的管理將以“管資本”為主,為青島航空發展創造靈活的市場化機制,實現資本和產業的深度融合。同時,以制度化、規范化、市場化、國際化為原則,將借鑒學習國內外先進航司經驗,認真編制符合青島航空特點的戰略發展規劃,穩步推進各項改革舉措,并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路徑。
“后續將引入具有產業協同效應的戰略投資者,我們將從資本角度出發,考慮兩個主要因素。”王然認為,引入戰投的思路仍是青島城投集團資本邏輯的延伸,未來將引入具有航權時刻分配資源的合作方,不斷優化青島航空的航線結構。另外一個因素則是管理賦能,將引入有先進管理經驗的資源,推動青島航空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
在資本運作層面,青島城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邢路正對青島航空的發展有著清晰規劃。“推動青島航空健康、快速、穩定發展,力爭3-5年的時間具備上市條件。”邢路正計劃為青島培育一家航空上市公司,引入資本活水,為提升全市國有資本證券化水平貢獻航空力量,將青島航空打造成為與青島城市地位發展相匹配的城市新名片,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青島架起空中橋梁。
共生共榮 鼓蕩城市騰飛之翼
青島航空的回歸標志著青島航空產業夢想照進現實,也是青島站在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前沿的一個最新注腳。
四通八達、聯通海內外的航線拓展將把青島與世界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通過建設“立足青島、面向東北亞、輻射國內、連接東南亞”區域樞紐航線網絡的目標,青島航空也將成為青島對外開放的又一張亮麗名片。回到青島懷抱的青島航空也將深度融入城市發展,與青島同頻共振、共生共榮。
其實,近年來,為更好助力青島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青島航空已經深度楔入城市發展:開通了青島—金昌—烏魯木齊往返航線,成功搭建起青島、金昌、烏魯木齊三地之間的空中橋梁,便利三地城市間的經貿、旅游往來。
為助力青島深化東西部協作,推動打贏脫貧攻堅戰,9月15日,青島航空開通了直飛安順航線,為兩座城市架起了便捷的空中橋梁,豐富了兩地間的旅游航線網絡,為實現兩地旅游、經貿、文化資源共建共享、互惠共贏提供了運輸保障。
在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后疫情時代,青島航空主動踐行社會責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積極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先后執行青島—民丹島、首爾—青島等復工包機航班,保障防疫物資運輸,為地方經濟復蘇提供了優質的航空運輸服務。
當下的青島,正站在開放發展的“新風口”,城市發展對青島航空最直接的支撐就來自即將投入運營的膠東國際機場。作為連接日韓、面向世界的東北亞國際樞紐機場,根據規劃,新機場一期以2025年為目標年,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保障需求;遠期以2045年為目標年,滿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終端6000萬人次保障需求。巨大的市場增量,無疑是青島航空“騰飛”最堅實的跑道。
青島獨特的“雙節點”區位優勢,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正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很顯然,城市巨大的發展空間,將為青島航空的騰飛提供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偉)
青島航空股權變更時間表
2013年6月6日
青島航空獲得中國民航局批準籌建,由南山集團有限公司、青島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
南山集團占注冊資本的55%,青島交通發展集團占注冊資本的25%,山東航空占注冊資本的20%。
2014年
青島航空公司股權發生變動。
青島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股權由原來的25%變更為0%,青島城投股權由原來的0%變更為25%,成為股東之一。
2015年7月
青島城投將其所持股權轉讓給南山集團。同時,作為初始股東之一的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此之前也將其所持青島航空股份全部轉讓給新南山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2015年底
青島航空股權結構調整為:南山集團持有80%,新南山國際控股持有20%。
由于持續虧損,南山集團欲將航空板塊出售,坊間傳言,先后有包括東航、廈航、山航、河南省政府等各方參與洽談,不過都未有實質性進展。
2019年12月
青島城投集團與南山控股及其關聯公司簽署《航空板塊收購框架協議》,對包括青島航空在內的航空板塊相關資產進行收購。
青島航空“航跡”
6年來,青島航空共執行航班11萬架次,承運旅客1200余萬人次,累計安全飛行超過23萬小時,擁有全空客機隊26架,70余條國內航線,20余條國際航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整理)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