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我們每天在家中洗澡、上廁所、洗衣服……享受著城市生活帶來的各種便利,可我們是否想過每天產生的這些污水去了哪里,又變成了什么?
把又黑又臭的污水變成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清水正是“洗水人”蘇河強的工作。作為濰坊市區最大的污水處理廠的一名員工,蘇河強和他的同事們忍受著刺鼻的氣味、刺耳的噪音,默默堅守在這個很少被人關注的崗位上,為濰坊守護著水處理的最后一道閘口。


住在車間,甘當1000多臺設備的“保姆”
11月3日上午,記者驅車前往濰坊上實環境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城北廠,跟隨著導航駛出城區拐進鄉間的小路,在顛簸了數公里之后,終于抵達目的地。這里地處濰坊市區北部,一般人不會注意到,在這個地處偏遠,遠離城區的地方坐落著濰坊市最大的污水處理廠。
走進廠區,機器的轟鳴聲、流水的嘩嘩聲、伴隨著彌漫在空氣中的惡臭,讓人不愿多呆一分鐘。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今年55歲的蘇河強已經工作了21年。
當記者見到蘇河強時,他正身穿藍色工作服在廠區里巡檢。作為維修班的班長,他是整個廠區1000多臺設備的“保姆”。記者跟隨他來到粗格柵及進水泵房,這里是污水處理的第一關。濰坊上實環境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城北廠負責濰坊主城區大約100平方公里約60萬人口產生的污水,從城區源源不斷涌來的污水通過主管道首先流到這里。4個五六米深的污水池里散發著惡臭的氣味,4臺由鋼絲繩牽引的格柵除污機反復地從濃稠的黑色污水中撈取出長度超過兩厘米的垃圾。蘇河強打開一旁的電箱,里邊有幾排紅綠色按鈕,當看到并無異常后,他繼續朝前走去。“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的巡視各種機器設備,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轉?!?/p>

蘇河強是德州人,從2000年開始從事污水事業,至今已有21年污水設備管理和設備維修經驗。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蘇師傅來到了濰坊沙窩污水處理廠就職,并在2010年正式成為了濰坊上實環境水務的一員,2016年濰坊在城區北部新建污水處理廠,他又調到了這個離市區更遠的地方。
提起蘇河強師傅,上實環境濰坊區域污水廠首席代表兼城北廠廠長朱慶偉連連稱贊:“有老蘇在,我們心里就踏實?!敝鞈c偉告訴記者,為了不耽誤工作,蘇師傅常年和家人孩子分處濰坊、德州兩地,經常一個月才能與家人團聚一回,忙的時候甚至兩三個月才能回家一趟。污水廠的設備每天24小時不間斷運轉,這就要求白天黑夜都要緊緊盯著,故障經常出現在夜里,而蘇師傅在晚上處理的故障每年就有七八十起。為了工作方便,他就住在車間里,他早已把污水廠當成了自己的家。

堅守21年,他能聞出聽出機器故障
提起自己的工作,蘇河強告訴記者,他起初并不是干維修的。他原本在一家鋼結構企業工作,剛開始從事污水事業時,他在并不善于設備維修,當不善言辭的他卻喜歡學習專研,“雖然我的學歷不高,但是我肯學,我想要手里有一門技術,可以養家,碰到不懂的我就會拿著圖紙研究到底是什么問題。我認為學到的東西都是實實在在屬于自己的?!?/p>
當巡檢到橋式吸砂機時,蘇河強發現機器不能正常運轉了,調試一番后他發現是電機的制動器壞了,他趕緊打電話叫班里的同事拿來破拆工具,他親自用電鋸鋸開壞損的零件,頓時火星四射,操作一番后他的雙手都沾滿了鐵銹和油污,“干我這行,手基本都是臟的,得用洗衣粉才能洗下來,手糙得跟樹皮差不多?!?/p>

蘇河強告訴記者,機器設備出了故障就會影響污水處理的效果,一旦發現就要爭分奪秒的維修。今年夏天,一臺德國進口的鼓風機出現故障,大家對于這種大型設備的了解并不多,再加上設備上全是英文,只能將問題反饋給廠家。廠家初步診斷是電源板損壞,需要花費3萬余元更換電源板。蘇師傅知道后,根據過往的經驗覺得應該不是電源板的問題,于是又鉆進了鼓風機房里里外外檢查了一遍。他用最笨的辦法一項一項排除,最終憑借著自己過人的技術和經驗找出了故障點——設備的空氣壓力表損壞導致的內部連電。在又悶又臭的機房里,他從早上一直修到晚上,等機器正常運轉后,他渾身又濕又臭。這次維修不僅給廠里節約了3萬余元的維修費,他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更是感動每一位同事。
21年的工作讓蘇河強擁有了豐富的維修經驗,“如果聞著有膠皮味就有可能是線路燒了,而機器如果出了故障,動靜也不一樣?!睓C器有沒有故障他靠鼻子聞、耳朵聽就能判斷出個八九不離十。即便如此,他仍不斷學習新東西,經常跟著設備廠家學習新的設備維修知識,他說,自己身為維修班長,學會了更多的設備維修知識,才能帶著維修班的同事們處理好廠里每一個設備遇到的每一個問題。而在工作中,他毫不藏私,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通過每一次實戰經歷,教給他的維修班同事,因為他深知維修這個崗位“傳幫帶”的重要性,就是這樣,蘇師傅把維修班打造成了一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優秀團體。

走在前列,6家污水廠實現地表水準IV類排放
在城北廠,蘇河強只是眾多“洗水人”中的一個代表。上實環境濰坊區域污水廠首席代表兼城北廠廠長朱慶偉告訴記者,從污水到清水,需要經過七八道工序,每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污水處理的指標。全廠幾十名職工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各司其職,才能保證出水達到理想標準。朱慶偉說,污水處理廠十分辛苦,單位里市區遠,員工每天早上坐班車上下班,中午只能在廠里吃飯,在遠離市區的地方工作再加上現實的環境,能堅守下來很不容易。
記者了解到,濰坊中心城區共有6家污水處理廠,城北廠是濰坊中心城區最靠北、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污水廠。濰坊中心城區每天平均能產生50萬噸左右的污水,而這里就能處理掉20萬噸污水。
朱慶偉介紹,近年來我國下大力氣抓環保工作,濰坊市委、市政府提早謀劃提前布局,2016年高標準興建城北廠,按照國家標準污水處理達到地表水一級A排放即可,但濰坊不斷引導推動污水廠深挖自身潛力,強化工藝管理,通過增加藥物投加、增加曝氣量等措施,持續提升出水水質。截至目前,濰坊市區已有6家污水廠實現地表水準IV類排放,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朱慶偉告訴記者,城北廠正式投用以來,不僅要處理轄區內的所有污水,還得承擔其他污水廠來不及處理而外排的污水,因為城北廠處于白浪河的下游,也因此成了濰坊污水處理兜底的最后一關。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到目前為止,城北廠出水全部達標,未出現一次環保事故。
11月3日中午,在污水廠的出水口,經過處理的污水已經變成了清水翻滾著浪花通過甬道流入400米外的白浪河中。大時代的小故事體現的卻是小人物的大情懷,在濰坊有數百名像蘇河強這樣的“洗水人”為保證出水水質達標義無反顧地堅守,這是他們對濰坊最真摯的告白。下步,濰坊將統籌規劃污水廠新建擴容,優化污水處理布局,加快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推行污水分類分質處理,加強與生態環境部門協調聯動,強化排放在線監控,力推全市29家污水廠早日全部實現地表水準Ⅳ類排放。(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