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不理解老人曬太陽,一坐就是半天。長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
——網友的“emo文學”
朋友們
今天你emo了嗎?

前段時間
一個2G網式的疑問登上熱搜:
突然之間
emo就像風一樣
吹遍了互聯網的各個角落
當你這邊剛適應過來“絕絕子”“yyds”
轉眼就發現
現在年輕人所有的悲傷只剩下“emo”
“加班,我是徹徹底底emo了”
“在明天到來之前,我每時每刻都在emo”
……

emo是什么呢?
雖然emo這個網絡語剛火起來
但這個詞本身存在的時間卻很長
emo不是喪,也不是抑郁癥
它發源于上世紀90年代
原本指的是朋克音樂中的一個小眾流派

但在當今互聯網語境中
它更多是作為emotional(情緒化)的縮寫
被大家用來指代平日中會時不時出現的情緒化時刻
在抖音一些博主的帶動下
“我emo了”逐漸出圈
開始在各大社交平臺流行起來
成為了這屆網民表達自身情緒的流行詞

如果讓emo的解釋更直白一點
只需要網友的一句話——
emo就是:e個人momo地哭
感謝這個解釋,
我的拳頭也momo地硬了

世間萬物皆可emo
如影隨形的emo
能夠一天24小時不間斷出現
只要情緒“上頭”了
就是年輕人的“emo時刻”

點開微博話題“一人一句emo文學”
你能在這3萬多條評論中找到年輕人數不盡的emo方式:
看個脫口秀能把自己整emo……
節食一個月結果體重沒掉反漲,瞬間emo……
忘記帶包出門也是emo……
生活中的委屈、情場失意、對未來的焦慮、喜歡的愛豆塌房、游戲連跪……

甚至還有專門的微博超話“emo傷心俱樂部”
記錄著無數emo瞬間

超話簡介中寫著一句話:
“這是我們的烏托邦,屬于我們這類垃圾的烏托邦”
可以,這很emo。

把“情緒化”發揮到極致的emo
甚至變成了一個包羅萬象的詞
它變得極其模糊
而且它可以描述的內容沒有限制
把年輕人的emo時刻組合起來甚至能出一部《emo經》
早起emo、熬夜emo、吃飯emo、睡覺emo、聽歌emo、工作emo……

emo作為一個情緒點
表達的其實是場景式的“觸景生情”
它是一種短效情緒
并不會讓人長時間沉浸其中
正如有網友形容:
“我雖然emo,但我可以正常吃飯。我雖然emo,但我可以正常社交。我不可能每天因為emo,啥都不干。”
充滿了整個網絡的emo情緒
有些可能是人們當下最真實的情感表達
而有些則是戲精上身的浮夸表演

深夜emo不是喪
emo為當代人提供了一個窗口
一個借此表達并釋放自己的低迷狀態的窗口

無論是通過朋友圈還是網站發帖
以emo這種委婉且流行的方式表達自身的情緒
這讓一部分渴望被關懷的人得到關懷
也讓一部分人在吐槽后獲得重新前行的力量

emo的出現
給了渴望發聲、渴望被關懷的人一個渠道
一個合乎情理并兼具流行的渠道
emo鏈接了千千萬萬有相同境遇的網民
通過emo,大家產生共鳴
相互吐槽、訴說生活中的不滿

盡管emo最初是以貶義出現的網絡熱詞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emo已經從貶義詞轉變為一個中性詞
并逐漸受到網友積極情緒的支持

無數的人為無數的emo賦予了新的內涵
有人深夜痛哭
也有人emo后獲得了他人的關注與幫助

所以
朋友們,
每天emo過后,記得仍然要熱愛生活哦。
觀海新聞綜合自新浪微博、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公眾號、網友評論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哦~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