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0日訊 為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優化老年人就醫環境,為老年人就醫提供方便,對老年人就醫予以優先,青島西海岸新區積極開展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工作,截至目前已有32家機構通過驗收。
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今年8月份啟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計劃,這是新區第一批申報創建老年友善機構的醫療機構。

綠色就醫通道 排隊時間節省一半
“我沒有健康碼,也不知道從哪找啊。”早上9點半,家住劉公島路112號的呂士香老人拄著拐杖走進黃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廳,并不停地按著手機焦急地念叨著。近年來,互聯網和智能設備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都邁入無紙化、無現金時代,這給廣大老年患者就醫帶來了不便。
導診臺的醫務人員看了看呂士香老人手中的老年機,“大娘,您的手機操作不了健康碼,我給您登記信息就行。”接著便拿過一旁的本子給老人登記信息。給老人登記好信息后,護士指了指一旁貼有“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的窗口說,“您去那個窗口掛號就行。”
“一共7元,需要現金結付嗎?”“對,小伙子,我只有現金。”“好的,這是找您的3元。請收好,您要去的科室在二樓左手邊第二間。”呂士香在“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窗口,排隊、掛號、繳費總共用時3分鐘。事后老人說:“以前最頭疼來醫院看病,我腿腳不好,又不會用手機,光來來回回排隊、繳費就要占大半天時間,現在有了綠色通道,方便多了!”
在黃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掛號、取藥等服務窗口,均設有張貼“老年人優先”醒目標識的綠色服務通道。“老年人就醫不方便多數是因為不會使用智能電子設備。”該衛生服務中心護理部主任夏舒說,中心通過設立人工信息登記導診臺、老年人綠色通道、現金結算窗口等措施,幫助老年人更便捷就醫,提升老年患者的就醫滿意度。
專屬臨時車位 下車到進門只需一分鐘
市民范美珊帶著母親來到黃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車輛停靠在中心門口的專屬停車位,拿出輪椅推著母親通過無障礙通道快步走進服務大廳。“從前帶老人去醫院很頭疼,路邊不能停車,需要開出去很遠再推著老人過來。尤其是冬天,得給老人再蓋層被子。”范美珊說,“黃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門口空地設為‘老年人臨時停車上下點’,響聲喇叭就會有專人把停車錐筒挪開,把車停在大廳門口,從下車到進門只需要一兩分鐘,帶行動不便的老人來醫院看病越來越方便。”
“在中心的主要出入口、建筑主要出入口均設有無障礙通道,整個中心的臺階、坡道等有安全風險的地方都印刷、張貼著醒目的提示標語。”夏舒說,設置提示標語是為了方便老年患者、照護者和其他服務人員準確定位與辨識。
據夏舒介紹,中心在服務大廳一樓二次分診處設有雷鋒志愿服務站,免費為老年人提供拐杖、輪椅、老花鏡、針線包等,可以滿足老年人在中心內的應急需求。此外,中心還配有無障礙衛生間,可滿足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的需求。
居家環境評估 呵護老人養老安全
家住鹽灘社區的趙繼新是一位常年獨居的老人,黃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義診時了解到老人腿腳不便,居家環境較差,中心“愛立方”家醫團隊便與該村鄉醫取得聯系,來到老人家中進行居家環境評估。
“大娘,您的炕沿太高了。”“這個桌子角太尖了。”“刀具不用的時候要收納好,放在桌邊太危險。”“愛立方”家醫團隊負責人薛成磊向老人指出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進行現場改善解決。最后,薛成磊還給老人測量了血壓、血糖,更新了她的健康檔案。“年紀大了腿腳越來越不利索,兒女也不在身邊,不方便的地方想著忍忍就過了,沒想到你們一次上門全給解決了。”趙繼新握著薛成磊的手激動地說。
“現在老年人大多患有基礎疾病和老年綜合征,轄區內留守老人多,周圍村中老人居住環境一般,為避免獨居、寡居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我們家醫通過與鄉醫聯合溝通,為周圍村中獨居、寡居老人免費提供上門居家環境評估服務。”薛成磊介紹,近年來,服務中心通過下鄉義診、家醫入戶和與社區協作基本實現轄區內60歲以上老人健康檔案建檔全覆蓋。
黃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宋芬表示,下一步,黃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繼續推動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陳蔚 滕以慶)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