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是山東科技大學70周年“校慶活動月”。
9月1日,山東科技大學校長姚慶國會見泰安眾誠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季楨,雙方共同出席戰略合作協議簽字儀式。泰安眾誠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出資2200萬元支持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其中200萬元用于人才培養,2000萬元用于共建“泰安眾誠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
9月28日,山東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羅公利的手與青島自貿片區管委主任趙士玉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共同見證山東科技大學與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管理委員會的戰略合作協議簽訂,開啟了學校又一個服務國家戰略的合作之旅。
校黨委書記羅公利與青島自貿片區管委主任趙士玉出席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并為自貿人才驛站揭牌。任波攝影
這樣的簽約合作場景,在整個“校慶活動月”,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甚至一天多場,最多時達一天8場。據統計,校慶期間共簽署協議52項,其中校地合作協議13項、校院(所)合作協議9項、校企合作協議30余項,合作單位及廣大校友、各界朋友紛紛捐資捐物兩個多億,支持學校教育事業發展,有力夯實了學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基礎。
Black P2(USA),Inc.委托廣西越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學校捐贈價值為2000萬元人民幣的黑磷。
70周年校慶,打造了“學術校慶”“人文校慶”鮮明特色,澆鑄了“合作校慶”“校友校慶”深厚底色,在提升學校發展水平、服務國家戰略等方面開啟了嶄新局面。
校地合作高潮迭起
自這所帶著“太陽石”印記的大學東遷以來,就把融入青島、服務區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接國家以及山東省經濟發展戰略作為不懈追求,在“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之中,更明確提出“對接區域和行業發展需要,開展政產學研合作”。校慶期間,校地合作好戲連臺,打造出一個個令人欣喜的高潮局面。
與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管委共建“山東科技大學附屬學校”,與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共建“軌道交通技術研究院”,與中國銀行青島市分行以及中國農業銀行青島分行分別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打造銀校合作新典范。
與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共建“山東科技大學附屬學校”
與滕州市、鄒平市、臨淄區、成武縣的合作協議先后簽訂,共建山東科技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滕州分中心、鄒平分中心、臨淄分中心、成武分中心,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基地,與滕州市三合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山科——三合鋸切實驗室”,與鄒平市共建“輕合金材料與技術研究中心”,與臨淄區共建駐青“招才引智工作站”,與淄博市共建“淄博產業技術學院”……
在推動校地合作方面,以點帶面,全面開花,積極參與山東省政府、中國科學院、青島市政府三方共建山東能源研究院相關工作,與濰坊、威海、棗莊、煙臺等十余地市對接共建,共同打造校地合作和科研轉化標桿樣板。
校企合作風生水起
在9月初的校慶工作布置會上,黨委書記羅公利就提出要求,“要高標定位,精益求精,辦出一屆有特色、有風格、有品位、有水平的70周年校慶。”
站位決定方位,思路決定出路。
當“立足青島、輻射山東、面向全國,深入開展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工作思路確定以后,相關部門、單位開展了一系列布局落子、推進合作的務實操作。
科教融合方面
圍繞經略海洋、大數據、人工智能戰略等,學校與地方政府機關、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積極吸納優質資源,共同打造創新型人才培養高端平臺。
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數十個科研機構和院所先后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科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開展科教融合協同育人。
與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海洋衛星數據創新應用基地”。
與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應急管理大學(籌)、山東省地質測繪院等開展戰略合作,共同為山東省高等教育事業的新發展做新貢獻。
產教融合方面
與海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開放、自主、互動、互惠原則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產業合作等全面開展合作,定期舉辦“智慧校園建設”“海信家電節”“海信周”等活動。
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各企業紛紛捐款捐物,支持學校事業發展。瑞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捐贈物資120萬元,青島德固特節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捐資100萬元,金能化學(青島)有限公司捐贈180萬元,山東力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資300萬元,Black P2(USA),Inc.委托廣西越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學校捐贈價值為2000萬元人民幣的黑磷……
山東力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資300萬元,校長姚慶國代表學校接受捐贈。徐展 攝影
合作的力度與深度不斷加強,與長江三峽集團共建“儲能技術學院”,與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共建“山東魯清新材料技術研究院”,與山東能源集團共建“協同創新研究院”,與中國石化青島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共建“產學研基地”,與臨沂礦業集團簽約成立“智能采礦臨礦學院(研究院)”。
精準助力青島“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與西海岸新區人民政府、沈陽新松機器人共建“青島智能無人系統創新研究院”,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共建“大數據學院”,與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共建“人工智能學院”,與多家國內知名企業共建協同創新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
中外合作別有洞天
校慶期間,學校積極拓展中外合作交流渠道,搭建師生交流國際化平臺。
加強與國(境)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友好交流,密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合作,分別與德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日本、蒙古等國高校簽署合作協議15項,建設國際合作研究平臺4個,聯合實施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0項,舉辦4場次國際會議和雙邊會議……
70年,篳路藍縷,光影流轉;70年,勵精圖治,弦歌不輟。70周年校慶,學校不是請親朋好友聚集一起,奏禮曲、響贊歌,而是抓住這個節點,總結歷史,把握現實,開創未來。正如校長姚慶國在慶典大會上所說,登高望遠,走向未來,必須進一步對接地方、行業和企業需求,必須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軍民融合,加強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中外合作,以貢獻求支持,以作為求地位,以服務求發展,堅持共創共建,實現共享共贏。
面向未來,科大人借70年校慶之東風,戰鼓勁敲,風鵬正舉。(通訊員 信永華)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