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1日訊 一條花白鰱魚每增長1千克,就可以從水中帶走29.04克氮、1.46克磷、118.6克碳,吃掉50千克的藍藻。通過利用水生動物、水生植物對河洛埠水庫的生態修復,中德生態園描繪了一幅水清岸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畫卷。
深秋時節,中德生態園美如畫。11月1號,青島中德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組織人員在河洛埠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向水庫投放了3萬尾鰱魚等濾食性魚苗。這些魚苗的主要作用是凈化水質,改善水底生態環境。
青島中德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政研團隊長段紅梅說,“鰱魚在淡水中屬于中上層的一種魚,它只是凈化上層的一種魚類,整個周邊這些地方,還有一些匯水口,這些地方的微生物還是非常高的,主要還是凈化那些。”
建于1970年的河洛埠水庫是中德生態園濕地水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園區開發建設之初,水庫周邊存在不少問題,生態環境較為脆弱。2017年,中德生態園采用生態修復技術,利用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等對水體進行凈化治理,持續改善提升河洛埠水庫生態環境。
段紅梅說,“對周邊的環境進行打造,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錯層做了植被。水質方面,我們每個月都會對水庫水質進行檢測,及時排查和問題和因素。對水位每天都要監測?!?/p>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赤麻鴨、白鷺等珍稀鳥類先后來到河洛埠水庫安家,從最初的十幾只已增長到現在的幾十只。
一個小水庫,是中德生態園“田園環境,綠色發展,美好生活”的最好見證。這幾年,除保護好水庫,中德生態園還栽植樹木3000多棵,其中鳥類食源樹種占比大于30%,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