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黨建就是抓全局。青島市城陽區河套街道牢固樹立黨建工作理念,嚴格落實黨建主體責任,立足沿海實際和漁業特點,創新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通過社區“穿紅線”,企業“搭平臺”、支部“舉紅帆”、漁船“掛紅旗”、黨員“爭紅星”等舉措,打造“河套流動紅船”黨建服務品牌,助力城陽區黨建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

社區“穿紅線”,企業“搭平臺”
針對海上作業黨員流動性較大、黨員缺少組織生活渠道等情況,青島河套海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周邊社區共同打造海上“流動紅船”黨建聯建基地,為流動漁民黨員開展組織生活、黨內宣傳教育、安全生產、就業技能培訓等服務。
據悉,由20名黨員組成的“海上燈塔”功能型聯合黨支部——以青島河套海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為載體和陣地,其他8個漁業社區共同參與。下轄9個黨小組,其中第一黨小組為青島河套海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黨小組,其他8個漁業社區(社區分管組織、漁業和安全生產的“兩委”成員)各成立一個黨小組。由第一黨小組負責聯系其他8個黨小組,其他8個黨小組起連接樞紐作用,通聯第一黨小組及本社區黨員和本社區漁民。按照“就近、集聚、靈活”原則,以每個作業區域10—20只漁船為標準劃分漁船黨小組,選任有責任心、能力強的黨員擔任黨小組長,實現黨組織對漁船和所有海上作業漁民管理服務的全覆蓋。
支部“舉紅帆”,優質服務強堡壘
為不斷提升漁民專業技能及安全自救常識,由青島河套海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制定月度計劃,形成活動安排表,切實抓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載體,進一步增強漁民海上漁業安全生產意識,提高漁民總收入。注重用好伏季休漁期時機,組織廣大漁民黨員通過經驗交流會、安全教育會議、互助幫扶結對等方式聯合結對社區、“兩新”黨組織開展各類集中學習培訓活動,尤其要深入學習黨的政策、捕撈作業、海上救援、安全生產等內容,真正做到“休漁不休學”。同時,優秀漁民黨員可依托“主題黨日”等黨內活動,定期到各社區、“兩新”黨組織之中就近海捕撈知識進行宣講,同各行業進行合作交流,實現資源優勢利用最大化。

漁船“掛紅旗”,燈塔領航明方向
推動黨史學習“上船頭”,打通漁民黨員教育最后一公里。將全街道漁船編為10個編隊小組,由黨員擔任編隊組長,有黨員的漁船懸掛黨旗亮身份,按照“漁船+漁船”結對模式,對沒有黨員的漁船進行互助幫扶,將漁民黨員與所有漁船連接為一個有機整體。
將海上黨員學習教育常態化作為提升基層組織力的重要措施,開海前將紅色書籍、紅色電影、黨建政策和黨建專題片提前送到船上,開展黨建專家、黨建教材、黨課“三上船”活動,方便開海期間黨員和漁民的學習教育;出海作業期依托近海電信網絡、衛星電話、無線電臺等,給每個漁船安裝通訊設備,建立“海上移動課堂”微信群,及時傳遞最新政策信息,方便黨員在海上學習;充分利用漁船臨時停靠、補充給養、修理漁具、進港避風等時機,組建由黨務干部、漁業主任等群體組成的海上宣講隊,上船頭組織“微黨課”宣講、黨史故事分享會,做到海上黨支部教育培訓無盲區。
黨員“做紅星”,攻堅克難當先鋒
組建“海上先鋒船”,由青島河套海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有經驗的漁民成立“海上宣講隊” 、“海上調解隊”、“海上搶險隊”等三支黨員隊伍,特別是建立船隊溝通協調機制,對漁業捕撈作業過程中發生的緊急情況,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實現互助互救,盡最大限度減少意外事件發生。同時,注重提升黨員素養,讓三支隊伍的黨建觸角真正從陸地延伸到海上,著力解決“岸上找不到黨員、海上找不到組織”的問題,激發漁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下一步,河套街道將切實發揮黨組織引領發展的戰斗堡壘作用,采取“幫、促、育、聯、激”等舉措,引導漁業黨員致富帶頭人發揮模范作用,努力做大做強漁業產業,帶動漁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不斷提升黨員黨性意識、增強黨性覺悟,助力加快建設青島中央活力區、幸福新城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孫紅偉)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