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3日訊 入冬以來,在公交車、汽車站等公共交通場所發生的老年人突發疾病狀況增多。城運控股集團所屬運營單位通過開設“急救課堂”進公交、汽車站增設AED設備等方式,全力護航老年人健康出行。
六旬老人站臺暈倒,速效救心丸幫了大忙
一名年約六旬的老人在追趕公交車時因體力不支不慎摔倒,意識模糊,并陷入昏迷。危急之時,城運控股公交集團李滄巴士公司109路線駕駛員楊繡武撥打120急救電話,并在醫生的指導下將隨身攜帶的救心丸給老人服下,老人意識逐漸恢復轉危為安。

10日15時37分左右,楊繡武駕車至城陽王家村車站時,發現路邊一位老人一邊小跑,一邊招手示意上車。楊繡武立即減緩車速,并在站臺等待老人上車。沒想到,車輛到站后,楊繡武通過反光鏡觀察發現,老人倒在了路邊。“各位乘車請稍等,有位老人暈倒了,我去看一下。”楊秀武向乘客解釋后立即下車查看,發現老人意識不清醒,呼吸微弱,情況比較嚴重,便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楊繡武不斷與老人說話,詢問是否需要聯系其家屬,老人卻始終沒有回應。
“我車上備有速效救心丸,能否給老人服下?”見老人面色發紫,楊繡武再次撥打急救電話,并在醫生的指導下,為老人服下了兩粒速效救心丸。過了一會兒,老人狀況有所好轉。幾分鐘后,救護車到達現場,楊繡武與熱心市民協助醫護人員將老人護送上救護車。
據了解,2016年的一天,一位乘客在楊繡武的車上突發心臟病,多虧車內一名乘客隨身攜帶的速效救心丸。后來,他便去藥店買了救心丸,并且學習了心肺復蘇等一些基本的緊急救援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李滄巴士公司工作人員提醒乘客,公交車進站后,駕駛員發現站臺外乘客準備上車時,在道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會等待,乘客盡量不要著急追趕。另外,公交車前后車門之間以及車尾處存在視覺盲區,車輛在出站時,司機通常都是觀察左側路況,乘客追車的話很可能會出現危險。
“急救課堂”搬進車廂,應對突發狀況更從容
近期,城運控股交運溫馨巴士興達分公司聯合青島市老年病醫院開展了一次突發疾病急救知識培訓,互動體驗式的培訓讓駕駛員應對突發狀況更從容了。

此次急救知識培訓主要圍繞“遇到乘客摔傷、發病等突發情況,駕駛員應如何正確判斷和處置”主題展開。在公交車廂內,老年病醫院內科主任張越男一邊講解一邊進行急救示范操作,并讓駕駛員師傅們現場演練。“乘客意識喪失后,一定要讓他躺在寬闊的平地上,并拍打他的雙肩先詢問其狀況。” 張越男說,確認乘客大動脈無搏動,無呼吸后,再進行施救。
“在進行心肺復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頻率和力度,要有力而快速。”張越男一邊糾正著621路駕駛員支權的動作,一邊強調心肺復蘇過程中速度和力度的重要性。“我不敢太用力,怕對乘客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但是大夫指出我剛才的力度太輕了,起不到實質作用。”支權說,經過張主任的現場指導,他對如何用力心中有數了。以后再遇到突發狀況,就能科學有效地進行處置了。
提高應急能力,AED在西海岸汽車站上崗
為提高社會應急能力和突發急癥患者院前生存率,西海岸新區管委將公共場所配置60臺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列為2021年區辦實事之一。城運控股交運西海岸汽車總站積極配合做好AED安裝工作,在車站選擇位置明顯、便于取用、便于管理的愛心媽媽小屋作為安裝地點。11月10日上午,青島市膠南醫藥有限公司和AED廠家深圳邁瑞公司兩名工作人員來到西海岸汽車總站,將AED安裝在了愛心媽媽小屋里。

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便攜式的醫療設備,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于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醫療設備。在患者心跳驟停時,只有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4分鐘”內,利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辦法。
安裝完畢后,工作人員對車站站務人員進行了專業培訓,包括正確使用AED除顫儀的方法和步驟,以及注意事項等,確保遇有緊急情況能夠熟練使用。
今后,西海岸汽車總站將安排專人按照AED使用及養護要求,定期對設備進行巡查,確保設備正常運轉,提高車站應對突發事件的救援處置能力和水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王正宇 于夢 封建霞)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