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偉
為提高公眾肝炎防治知識水平,《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頒布,同時,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編印了圖文并茂的《關于慢性乙型肝炎,我們需要知道的事》科普教育手冊在青島發放。
山東省醫師協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青島市醫學會肝病學??品謺瘑T、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肝臟內科副主任饒偉表示:“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導致的可能危及生命的肝臟感染性疾病,它是一個全球衛生問題。乙肝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很高。對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來說,如果沒有堅持正規的抗病毒治療,病情就容易進展至晚期肝硬化,而導致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腦病,甚至肝癌。”
《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顯示,2018年我國乙型肝炎患者新發人數為100.54萬人,其中大多數患者沒有接受正規治療。我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慢性乙型肝炎所致者分別為77%和84%。
早期干預才能降低風險
2019版《指南》提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目標為: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臟纖維組織增生,延緩和減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肝癌和其他并發癥的發生。
饒偉說:“相比之前的版本,2019版《指南》著重強調,擴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療適應癥。在以前,我們認為,感染了乙肝病毒(下簡稱HBV),只有病情進展到了一定程度,才需要進行干預。不僅要HBV DNA陽性,還要伴隨肝功能異常,造成轉氨酶超過正常值2倍以上。但是,經過多年的研究,大家發現,轉氨酶沒有超過正常值2倍以上的患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以后這些患者出現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也會升高,從臨床研究的情況看,早期開展治療,有助于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因此,根據2019版《指南》,對于HBV DNA陽性的慢乙肝患者,即使肝功能正常,但有些情況,根據醫生評估,也要進行抗病毒治療。
乙肝患者要選擇高敏感度檢測
目前,普通HBV DNA檢測下限為500IU/ml或1000IU/ml。隨著醫學水平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對于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而言,當HBV DNA降至一定水平后,可以選擇高敏感度的HBV DNA檢測,高敏檢測下限最低可達20IU/ML。
高敏檢測有助于篩查體內較低病毒載量的病人,以更好地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毒復制情況,也幫助醫生評估疾病進展,制定治療方案,從而避免低病毒血癥帶來的耐藥和肝纖維化進展,并降低遠期肝癌發生的風險。
饒偉強調:“如果超過20IU/ml,乙肝病毒依然會在病人體內復制,也會造成嚴重的肝細胞壞死和纖維組織的增生。高敏檢測獲得廣泛應用后,意味著我們可以盡可能地降低病毒載量,使得病毒控制越來越好。我建議,乙肝患者盡量選擇高敏檢測,以實現早期發現,早期篩查,對改善病人的遠期預后有重要意義。”
創新藥物已納入醫保
饒偉介紹,慢性乙型肝炎一線治療藥物有恩替卡韋、富馬酸替諾福韋酯和創新藥物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均已被納入2019年國家醫保目錄。其中,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的價格降低一半左右,使得接受創新藥物治療患者的經濟負擔大大降低。
饒偉建議,首次抗病毒用藥,應該首選強效低耐的藥物。在疾病開始階段,最大程度、最快地把患者體內的病毒量抑制下來,盡早抑制住肝臟的炎癥活動,將HBV DNA控制在20IU/ml以下。(青報全媒體記者 張麗玲)
責任編輯:高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