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6日訊 為全面貫徹落實《青島西海岸新區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規劃》及《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針對勞動爭議處理程序多、周期長、效率低,當事人權益難保障的問題,今年以來,區人社局為了卻農民工“憂薪”事再出實招,設立“建設工程領域糾紛速裁庭”,進一步暢通農民工工資爭議處理綠色通道。
維權護“薪”駛入快車道
“‘速裁庭’的工作職責是充分發揮其高效便民的制度優勢,快速妥善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勞動爭議案件。”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季福勇介紹,“速裁庭”由仲裁委和區總工會聯動,成立案前調解小組,對農民工工資案件進行案前調解,發揮調解小組“高效、簡便”的作用。
季福勇表示,收到農民工工資案件后,仲裁工作人員在15日內完成調解工作,對于協商成功的,制作具有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對無法達成一致的案件進行立案,對符合條件的可為農民工提供工會法律援助,最大程度為農民工解決訴訟難的問題;對于無法實行案前調解的爭議,交由“速裁庭”進行庭審程序。
據了解,“速裁庭”還有實施類別化管理、差別化處理的特點,這也為快速處理矛盾、及時保障當事人權益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據統計,自“建設工程領域糾紛速裁庭”成立以來,已累計受理案件1167件,調解處理852件,裁決處理175件,及時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我們還按照速立、速調、速審、速結機制,對于涉及勞動報酬且證據材料充分的爭議案件,從運行機制上實現案件分類分流,直接通過快速通道——‘勞動報酬速裁庭’進行處理。”季福勇說,此舉也讓維權護“薪”駛入了“快車道”。
仲裁提速結案快速
如何保護農民工權益、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頻繁出現,是區人社局一直在思考并著力解決的事。該局認為,要運用法治思維、堅持依法治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要發揮工會組織“娘家人”作用,及時了解農民工的權益現狀和訴求。
具體而言,該局建立了爭議案件速裁臺賬,對建設工程領域糾紛重大集體性欠薪爭議案件實行掛牌督辦,實現案件精準管理、快速辦理;完善調裁銜接機制,發揮調解仲裁的基礎性作用,柔性化解建設工程領域糾紛爭議案件;優化流程快速裁決,暢通案件受理渠道,推進案件科學分類處理,通過縮短立案時間、一次性通知、取消/縮短答辯期、簡便送達等方式,全程優先處理,確保立案后30日內審結。
該局還進一步健全根治欠薪問題的長效機制,全力以赴打贏保障建設工程領域糾紛攻堅戰,使拖欠建設工程領域農民工工資問題高發多發態勢逐步得到遏制;充分發揮先行裁決、當庭裁決等仲裁制度優勢,讓仲裁提“速”,實現建設工程領域糾紛爭議快速結案。
農民工吃下定“薪”丸
如果說從源頭治理入手,建立防治拖欠工資的長效機制是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優先選項,那么領導小組的成立相當于為農民工吃下了一顆定“薪”丸。
為加強仲裁院建設工程領域勞動糾紛仲裁工作,形成責任明確、領導有力、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區仲裁院成立了建設工程領域勞動糾紛處置工作領導小組。
“我們期待這個具有創新意義的做法能為更多的地方所復制,為解決勞資糾紛多開‘綠色通道’,將‘速裁庭’打造成勞動者維權的‘快車道’,跑出人民群眾滿意的加速度,推動欠薪治理步入良性循環。”季福勇說。(張靜)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