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4日訊 家住城陽區上馬街道的孫秀云自1997年從教學崗位退休后,一直活躍在上馬街道的老年人中間,20多年來她身體力行、不計回報,義務從事全街道的秧歌、廣場舞、健身球、太極拳等文體運動的普及推廣工作,現在擔任城陽區上馬街道老年大學校長。孫秀云傾情老年事業,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一家人在孫秀云的帶動下,家庭氣氛和諧、團結、互敬、文明,其樂融融,被評為“青島市文明家庭”。
孫秀云剛退休時,當地健身場地少,群眾基礎弱,很多人從來沒聽說過“廣場健身”。“剛成立群眾秧歌舞蹈隊那會,參加的人員掰著指頭都數得過來。”孫秀云說。為了推廣這項運動,熱心的孫秀云不但自己積極參與,還和身邊老姐妹們一起動員其他居民參加。

孫秀云(一排左四)、曾照珊(一排左三)
當時城陽區選派教師下鄉指導秧歌,但每周只有一次,年紀大的學員學習進展緩慢,還有些人打起了退堂鼓。面對困難,孫秀云主動到區里請教老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記,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糾正,晚上回家反復練習,睡覺前都在回憶動作,直至將整套規范動作爛熟于心,再帶領伙伴們一起學習。在孫秀云和其他成員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健身隊伍中來,隊員由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近百人。
現在,孫秀云把生活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老年大學的活動開展和群眾組織上,先后開設了太極拳(劍)、秧歌、健身球、合唱、廣場舞、柳腔、健身氣功等十余類30多項課程,參加的市、區、街道等各級各類比賽數不勝數,捧回了數不清的獎杯、獎牌、榮譽證書。20多年的傾力付出,占用了孫秀云絕大部分休息時間,對此,她總是笑呵呵地說:“我們老年人跳跳舞健健身,就是圖一個樂呵,誰也不會去計較這些,既然讓我來負責,那我就有一份責任啊。”
孫秀云的老伴兒曾照珊和她同齡,豁達樂觀的曾大爺非常支持老伴兒的愛好和業余事業。他說:“人老了要有自己的愛好和事業,老伴兒身體好、心情好,是一家人的福氣。”孫秀云的愛好也得到了兒孫們的支持,只要有訓練、排練、比賽,兒子兒媳都義無反顧地支持母親。教廣場舞要在戶外,兒子就買了MP4、小音箱;參加活動人手不夠,兒女、子孫們就齊上陣。在文體全能的老倆口的影響下,孫秀云、曾照珊大家庭的文藝氣息十分濃厚,兒女孫甥中,既有聲樂專業學生,也有體院高材生;既有倫巴舞冠軍,也有精通大、小提琴的雙胞胎,家庭生活陽光健康、溫暖人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