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11月24日訊 記者從平度獲悉,位于平度經濟開發區的中冶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一期近日試生產,該項目由青島中冶電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占地90畝,建筑面積7.6萬平米。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主要從事新型金屬材料的研發和深加工,年產量約3萬噸,年產值約10億元,年納稅約700萬元。該項目試生產意味著青島建成首個有色金屬材料智能化制造工廠,也是有色金屬材料行業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化制造的一次質的飛躍。

據中冶電子辦公室主任李凱捷介紹,項目集研發、生產于一體,不僅設有生產車間,還同時具備了設計中心、國家級科研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行業標準實驗室、校企合作中心、國家有色金屬結構材料事業部駐廠工作室、國家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駐廠工作室等功能分區。記者在現場看到,位于項目南側的1號車間多臺設備正在進行安裝調試,“下一步,基地將引進國內先進設備136臺(套)。其中,高精密理化進口設備40臺(套)、工業機器人6臺(套)、5G 工業應用和智能化車間集成系統1套。”

記者了解到,有色金屬新材料加工具有多元素資源共生、原料品質波動大、工藝復雜等特點,青島中冶電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在企業已有自動化、信息化建設基礎上,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邊緣計算、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在有色金屬新材料工廠的應用,可實現設備、物料、能源等制造資源要素的數字化匯聚、網絡化共享和平臺化協同。李凱捷告訴記者,項目已建成數據采集、成本控制、生產過程可視化全流程自動化產線、綜合集成信息管控平臺、實時協同優化的智能生產體系以及精細化能效管控于一體的清潔環保、優質低耗、安全高效的有色金屬智能化制造工廠,可在全要素數據可視化在線監控時,實現生產過程自主聯動平衡和優化。 圖為中冶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效果圖。(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英歌)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