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管理司《劇院等演出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四版)》通知9月18日正式下發,通知提高了劇院上座率上限,“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原則上不得超過劇院座位數的75%;含有多個劇場的綜合性演出場所,不同劇場之間應當實行錯時錯峰或者通過不同路徑出入場。”這也意味著,劇院與電影院一樣迎來了上座率松綁,這對即將到來的國慶檔演出市場都有極大的助力。
不過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除了上座率之外,通知的其他條款才是演出經營者關注的焦點:通知要求“優先放開室外舉辦的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這對青島乃至山東眾多音樂節不啻為天大利好;而連續發布的上座率上限調整已經傳導至演出市場,由于通知禁止海外演出團隊入境,國內一線演出團體紛紛漲價,而明星專場出場費也比劇院剛開放時漲了將近70%。
上座率松綁,觀眾不一定來
在成熟演出市場里,影院平時上座率大多在14%-15%,劇院上座率也不會超過70%,國內頂級舞臺國家大劇院黃金演出上座率也在81%左右。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新版通知將上座率開放至75%,劇院演出基本上松綁了。現在劇院之間純粹是演出項目之間的爭奪了。“以青島市場為例,青島大劇院早在剛允許演出場所開放時就下手交訂金、囤積演出,把今年上海最火的《永不消逝的電波》引入了青島。而全國其他劇院很少有青島大劇院下手這么早的,所以大劇院藝術節可以一口氣推出36個項目。”據行內消息,疫情期間原本大幅度下降的出場費,在近期突然迎來了一波漲價潮。由于疫情影響,境外樂團和明星都被禁止入境演出,導致國內劇院瘋搶有限的演出資源,一位演出經理透露,“國字號藝術團體本來就有限,國內一線大牌的演出也就那么多,我們接觸的藝人近期出場費漲了70%,最終我們接受了他的調價。”
上座率松綁,觀眾一定就能填滿上座率上限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仍然以大劇院為例,中央民族樂團的公益演出推出了十元門票特惠,賣了兩天還沒賣完,這說明市場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復對演出的信心。隨著大型演出的不斷引進,觀眾對劇院的熱情才會逐漸回復。從四方劇院、李滄劇院、城陽劇院到西海岸鳳凰之聲大劇院,島城劇院近期密集推出新演出項目,齊心協力烘托市場氣氛。
音樂節松綁,樂迷搶票
對于經營者來說,新發布的通知最重要的不止是上座率松綁,還包括對大型戶外演出的松綁,“舉辦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要同公安等部門加強溝通協調,根據當地疫情防控實際適當控制參加人數規模。按照科學有序原則,優先放開室外舉辦的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之前7月份崇禮音樂節成為疫情后首場公開售票的音樂節演出,兩千多張門票被一搶而空。青島鳳凰音樂節的門票之搶手甚至登上了微博熱搜。
業內人士透露,北京某場音樂節限制五千歌迷入場,對于成本動輒數百萬的音樂節來說,五千歌迷完全無法收回成本。疫情影響導致主辦方陷入兩難:多賣票唯恐突破人數上限,少賣票又無法收回高昂成本,索性不舉行音樂節則會損傷音樂節本身積累的人氣和品牌。青島鳳凰音樂節邀請四大導師坐鎮,音樂節成本超過千萬,門票如此緊張,也有音樂節主辦方控制入場人數有關。如今音樂節獲得松綁后,鳳凰音樂節迎來新的利好,預計會有更多門票釋出,滿足歌迷參與音樂節的需求。 (青報全媒體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