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青島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副主任紀海蕾終于了卻一樁心事。
在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日前組織召開的青島港工作船碼頭工程港口岸線使用評審會議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岸線使用符合港口規劃,順利通過專家評審。“通過專家評審意義重大,不僅標志著制約該項目進展的關鍵性前期工作順利完成,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審及勘察、設計工作奠定了基礎,更是對我們創新調整建設方案的肯定。”紀海蕾告訴記者,通過調整工程建設方案,經綜合測算,可以節約建設成本4000余萬元。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四大港區中,董家口港區已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也是青島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重要戰場。2020年6月,董家口港區順利通過國家口岸開放驗收,成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2020年,董家口港區貨物吞吐量突破1.6億噸,同比增長6.7%;鐵路疏運量完成2080萬噸,同比增長89%。今年3月,山東港口青島港產城融合項目在董家口港區集中開工,總投資141億元的五大類14個重點工程項目涉及集疏運、臨港產業、配套設施、倉庫堆場等領域,其中有11個重點工程項目位于董家口港區。
港口發展迅猛,港區內的工作船也“水漲船高”擴容在即,急需建設與之配套的專用碼頭。但建碼頭談何容易,按照項目最初方案,原計劃申請圍填海用海26公頃,建設工作船專用碼頭和與之配套的后方堆場。因國家嚴控新增圍填海造地,從2019年5月起,省海洋主管部門已終止該項目的用海審批程序。
一邊是生態保護紅線,一邊是急切的發展之需,怎么辦?
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決定換個思路解決問題。2019年以來,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積極與省、市、區海洋主管部門對接,并多次赴上海洋山港等先進港口學習考察,一個新的碼頭建設方案應運而生:最初擬定的占海建碼頭方案調整為建設海上人工構造物碼頭。在新的設計方案中,該項目碼頭和引堤采用非透水構筑物建設,引橋采用透水構筑物建設。新方案一舉兩得,相當于在建設工作船碼頭的同時,還“造”出了一個1萬多平方米的后方堆場——海上搭建的構筑物平臺可以發揮后方堆場的功能。
這一創新性的工程建設方案突破了海域審批政策障礙,解決了相鄰工程共用海域及海域清理補償等問題,在符合用海政策的前提下,依托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項目建設可以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同時還為遠期建設堆場和道路提供了有利條件。在11月中旬召開的青島港工作船碼頭工程港口岸線使用評審會議上,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常梅認為,該項目設計合理,規模適度,應按照規劃盡快建設。
按照規劃,董家口港區擬新建工作船碼頭532米,配套建成道路、供電照明、給排水、堆場及輔助建筑物等設施。建成后的碼頭將成為董家口港區海事、海關、公安等政府公務船及拖輪、環保船、引航艇等工作船的支持保障基地。
今年9月,青島港老港區、四方港區和董家口港區胡家山作業區、董家口港區散貨堆場局部規劃調整獲市政府批復。根據批復,董家口港區胡家山作業區原規劃修造船和港口預留岸線調整為冷鏈物流基地和雜貨碼頭建設使用岸線。董家口港區胡家山作業區調整后,將建設中國北方(青島)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冷鏈物流基地,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東北亞重要的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結合董家口港區發展需求,將陸域原規劃方案中心路以西的散貨堆場局部功能調整為油品罐區,調整面積約230萬平方米,為實施國家能源戰略及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優化了董家口港區功能布局。
這意味著,未來,隨著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建設,大港港區主要生產功能進一步西移,董家口港區在國家能源儲運和國際大宗散貨集散方面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在董家口港區作業的工作船數量將更多、來往也將更為頻繁。“接下來,我們將按照《港口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為董家口港區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保障,改善港區營商環境。”紀海蕾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