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6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獲悉,山東港口計劃推動創建一批零碳作業區、零碳碼頭、零碳港區,開展山東港口“零碳行動”,加快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
“十四五”期間,山東港口將堅持多維綜合驅動綠色低碳發展,力爭到2025年實現“國內表率、國際先進”綠色低碳港口建設目標,帶動港口乃至全國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推動發展結構優化,倒逼能源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貢獻山東港口力量。
以“四新”為抓手,綠色港口建設穩步推進
圍繞綠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規劃,山東港口瞄準“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口”目標,力求實現“能源消費低碳化、運輸方式綠色化、資源利用集約化、管理模式智慧化”4個突破,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運輸結構有了“新提升”。依托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平臺,山東港口直屬單位先后開通“濰坊昌樂-青島港”和“河南-鄭州-青島”海鐵聯運班列、“河南安陽-煙臺港”出口尿素和“陜西西安-青島港”汽車零配件海鐵聯運專列、積極打造“山港快航”內支線品牌,努力引導“公轉鐵”“公轉水”,打通省內大循環,減少公路集疏運。今年前三季度,山東港口鐵路、水路、管道集疏運完成14.35億噸,占總集疏運量的76.2%,同比增長8.75%。集裝箱海鐵聯運繼續保持全國沿海港口領先優勢,完成189萬TEU,同比增長28.2%。
用能結構達到“新高度”。圍繞“雙碳”目標,山東港口不斷擴大電能、太陽能、LNG、氫能等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的研究和應用。青島港新購置正面吊、叉車、場橋共41臺全部采用電力驅動,在橋吊頂棚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在皮帶流程安裝永磁變頻電機,節能成效顯著;日照港在石臼港區新建供氣能力6萬立方米/天的LNG加氣站,建設了全國沿海港口首座換電集卡充電站,引進電動集卡30輛;煙臺港在龍口港17#倉庫頂棚建設了6000余平方米分布式光伏發電,建成后年發電量149萬度;渤海灣港與北京魯港、國華投資共同開發建設“能源母港”。據悉,今年前三季度,山東港口電、氣、氫等清潔能源消耗占比達到53%,萬噸吞吐量能源單耗2.28噸標煤/萬噸,同比降低14.7%。
智慧賦能取得“新突破”。搭建平臺促發展,山東港口聯合交通運輸部天科院以最高標準建設沿海港口首個跨區域、多港區統籌聯動的大氣環境智慧管控平臺,管控平臺通過對山東港口下屬港區“三塵四氣”共七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對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進行比對分析,實現了污染源全局管控,大氣實時監測預警、預報,監測數據分析、統計、污染數據溯源分析、污染防治聯動管控等功能。有助于各港區大氣環境實現精準管控、科學管控。青島港在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水質、揮發性有機物等指標監測,日照港引入了環保管理、作業環境監控、危廢管理、環保機械管理、自動噴淋、貨垛苫蓋監管等功能模塊,全面提高了環境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本質環保有了“新標準”。山東港口各直屬單位以散貨揚塵和污水排放為重點,新建1.8萬米抑塵墻、12處含塵雨水收集設施、14處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施了一批流程化、專業化改造和智能噴淋改造。日照港大力推動“散改集”,建成了全國沿海港口首座焦炭“散改集”專用大棚,實現了重點環節密閉作業,聯合科研院所開展散貨作業抑塵劑使用標準研究,山東港口散貨作業本質環保有了“新標準”。
以“四最”為突破,綠色港口建設亮點紛呈
“構建清潔主導、電為中心的現代能源體系,打造國際領先的港口流動機械電氣化示范工程,打造以青島港為龍頭的‘中國氫港’……”綠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多項重點任務正從“規劃圖”變為“施工圖”,進入一體化改革融合發展新階段的山東港口,一大批典型示范項目在綠色港口建設領域如雨后春筍,在各大港區落地生根。
綠色運輸“最低碳”。集疏運結構調整是交通行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港口2020年鐵路運輸2.26億噸、管道運輸1.69億噸、海鐵聯運210萬TEU,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完成1.73億噸、1.44億噸、189萬TEU,同比增長2.1%、14%、28.2%。油品管道運輸總量全國第一、集裝箱海鐵聯運總量全國第一。

環境平臺“最先進”。山東港口大氣環境智慧管控平臺是全國沿海港口首個跨區域、多港區統籌聯動的智慧管控平臺,是山東港口智慧綠色港口建設重點掛圖作戰項目,已于今年10月份建成投用,可實現大氣環境“現狀可查、風險可辨、未來可測”,在當前大力推動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大背景下具有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
海岸工程“最綠色”。日照港海龍灣工程是全國首個退港還海修復整治工程,共修復整治岸線總長度1882米,景觀長堤1385米,形成46萬平方米沙灘。當前,青島港老港區、煙臺港芝罘灣港區也正在加快推動退港還城,山東港口三港區齊動,“生產岸線”變身“生態岸線”,彰顯國企擔當。
作業工藝“最清潔”。山東港口充分發揮散雜貨貨種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散改集”業務,從源頭減少污染。聯合船公司,鎖定大客戶,組織“港、航、貨”多方聯合發力,不斷拓展新的 “散改集”目標貨種,打造“散改集”基地,實現作業量大幅提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