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7日訊 近年來,市北區開平路街道把加強基層建設作為貫穿社會治理的一條紅線,不斷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建強堡壘、凝聚隊伍、錘煉尖兵、優化機制,找準民生需求、匯聚社情民意、精準管理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 以網格黨建之功,收基層治理之效,為基層治理“鑄魂賦能”。

建強堡壘、筑牢根基,夯實基層治理基礎
始終堅持黨建貫穿基層治理各方面全過程,堅持黨建工作一把手親自抓,根據各個社區的實際情況,圍繞“黨建紅心”不斷優化社區管理模式,統籌推進社區綜合治理,即以社區黨總支為“核心”,以轄區業委會、物業、各類組織、黨員為“軸心”,突顯為民服務的“實心”,以顆顆“紅心”破解件件“難事”;在全街道5個社區普遍構建起“街道黨工委—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上下貫通的組織體系,在國家反詐APP推廣、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等重點工作上,做好資源的垂直和橫向整合,提高基層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水平。
錘煉尖兵、優化力量,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優化隊伍建設,合理搭配力量,用好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網格員、樓組長這“五支隊伍”,推動服務資源力量下沉,實現黨建引領“一張網”,多元共治“一盤棋”。結合居民群眾訴求,充分聯合“雙報到黨員”志愿服務隊伍、同時發現和培養思想紅、作風正的“紅色居民領袖”,讓不同特長、興趣的居民參與到網格集體事務,以點帶面推動居民參與社區自治,推動黨員干部和社區工作者深入一線、深入居民解決實際問題,。近期,街道社區陸續挖掘出“退而不休、服務不止”的老黨員蔣守晨、“一片丹心、為民解憂”的退休社區好書記矯洪軍、“壯有所為、情暖他人”的黨員志愿者侯玉慶……真正在網格實現“樹起一面旗、帶動一大片”。
深化服務、創新機制,提升基層治理實效
深化服務品牌,搭建起物業、社區、居民之間的橋梁,以“紅心”點亮“民心”,為居民提供更精準、更貼心的服務,各社區緊緊圍繞“守初心、強擔當、惠民生”開展日常工作,不斷提升社區居民滿意度及幸福感。以網格黨群服務站為載體,盤活轄區資源,匯聚20余家企業“紅色合伙人”、熱心社會組織、400余名公益志愿者、“雙報到”單位、利用各網格陣地,共享式黨建惠民體系,比如,魯陽路社區第二網格創造性打造“125便民解憂團”,多渠道收集民意860余條,化解矛盾80余起,把網格黨群服務站變成居民的“幸福聚集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通訊員 魯真真)
責任編輯:馬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