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八天破億之后,《鐵道英雄》目前累計票房1.32億,預計檔期票房1.8億-2.2億,成為冬季檔最佳紅色題材電影;放到2021全年檔期來看,《鐵道英雄》在愛國主義電影里成績斐然,與《長津湖》同處于第一序列。作為山東省首部票房過億的電影,《鐵道英雄》的意義遠不止于票房層面;對于擁有眾多紅色革命主題IP的山東來說,《鐵道英雄》在頭部影視公司引入、經典IP創新、明星聯動營銷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也讓青島在影視拍攝硬件、影視政策服務、影視資本扶持、影視作品推廣等領域的復合優勢得到進一步整合。從劇本、影像上來說,《鐵道英雄》跟眾多成功電影一樣都有值得商榷之處,然而整體來看,這部作品確實為山東電影提氣,為青島電影產業聚光、聚力。

梳理紅色IP影視化標桿
山東擁有紅嫂、地雷戰、楊子榮等經典紅色文化符號,如何以新時代影視手法賦予這些紅色IP新的活力,也是影視工作者不斷嘗試的課題。由山東省委宣傳部、青島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的《鐵道英雄》對如何賦予紅色經典全新視覺風格、如何進行類型片開發進行了示范。導演楊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鐵道英雄》是一部尊重史實的電影,根據八路軍115師魯南鐵道大隊的真實歷史為藍本改編而來,“我們正視我們的歷史,了解我們的歷史,認真品味,才深知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鐵道大隊身上不畏生死的DNA,是一直存在于我們中國人身上的。”而該片上映后憑借凌厲的畫風、震撼人心的劇情、嚴格還原歷史的服裝道具博得了影評界的好評,對于“鐵道大隊”后續的開發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業內人士分析,“魯南鐵道大隊”后來編入了35軍,大隊長劉金山還做到了35軍105師參謀長,35軍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渡江戰役、占領南京等赫赫戰功,對于《鐵道英雄》后續劇情來說,它的戰史還有極大的改編空間。

透過《鐵道英雄》也能看到山東發展紅色影視IP的發展空間。鐵道大隊誕生于棗莊臨城,片方到當地考察時發現,現有的鐵道遺存無法支撐一部電影的拍攝,導演楊楓租賃了中國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多個類型的火車進行修復,復原了滿鐵株式會社的日軍專列,遠赴漠河拍攝,還原了工業重鎮的年代氣氛。楊楓把《鐵道英雄》界定為第一部聚焦津浦鐵路、聚焦侵華日軍占領鐵路線的電影,“我們購買了大量國外電影膠片,包括德國、英國關于津浦鐵路施工的16毫米膠片影像紀錄,還有日軍侵占連云港的影像。”對于影視界來說,“鐵道大隊”“鐵道游擊隊”是值得反復拍攝的題材,如何把這些IP的拍攝工作留在當地,如何把紅色文化留在發生地,如何開掘紅色文化的歷史周邊,這是影視產業需要關注的問題。

積極招引,勇于創新
《鐵道英雄》成為山東影史首部破億電影,也是西海岸新區吸引影視企業的成果。該片由華誼兄弟電影(青島)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和納(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出品。影視產業發展中心方面介紹,西海岸新區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有吸引力的政策,希望加大對出品型影視企業、出品型影視項目的引入力度,積極嘗試“新區立項”“新區出品”,加強全產業鏈建設。產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在北京跟華誼兄弟影業接觸時了解到《鐵道英雄》這一項目,立即意識到這部電影的“山東基因”,迅速接洽、引進,“我們從《鐵道英雄》這個項目開始,從單個項目入手與華誼兄弟影業展開深入合作。”華誼兄弟電影(青島)有限公司從落地開始,影視產業發展中心就持續跟進,“我們在政策解讀、注冊落地等領域做了一系列服務,在《鐵道英雄》整個拍攝、宣發過程里我們也持續跟進,非常期待在大銀幕上有一個‘青島出品’的爆款。”

西海岸新區擁有影視產業的復合優勢,在《鐵道英雄》這個項目上,新區不僅給予扶持,還綜合了影視明星資源,為新片上映宣傳造勢,起到了良好的聯動宣傳效果。11月15日,剛剛結束北京首映禮的《鐵道英雄》全員團隊來到青島,與華誼兄弟影業CEO王中磊回合,開啟全國首站路演。在路演現場,正在西海岸拍攝《危機航線》的劉德華驚喜亮相,與《鐵道英雄》男主角張涵予、范偉再度聚首——之前三人曾經在《天下無賊》里有過合作。現場劉德華與《鐵道英雄》團隊共同唱起了電影片尾主題曲《又彈起心愛的土琵琶》,氣氛熱烈,而劉德華與劇組互動的照片、視頻迅速成為網絡熱點,吸引了影迷關注。如何讓藝人資源在電影項目上“聚力”?如何創新性發揮產業集群優勢?《鐵道英雄》作為本土電影交出了一份富有新意的答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