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北京市政府官網發布了《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試行)》,宣布在全市范圍內推行“官方補課”,短短幾天時間內,“北京宣布官方補課將推向全市”成為教育領域最熱的話題,微博上相關話題閱讀量1.7億、討論量1.1萬。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采訪島城家長和一線教師發現,各方對“官方補課”有彈有贊。
大部分家長對免費“官方補課”熱烈支持,期待青島也能迅速跟進;也有家長擔心“官方補課”會演化成變相鼓勵補課,讓學生“全員補課”卷土重來;還有很多老師擔心“官方補課”由自愿參與變成“硬性攤派”,讓老師們在繁重的課內教學任務之外增加新的負擔。
北京方案:
政府出資請老師開展在線輔導
根據《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試行)》,從2022年開始,每學期周一至周五18時至21時,全北京市所有初中生都可以享受在線輔導服務,涵蓋了語數外物化生政史地9門學科。具體輔導方式分為一對一實時在線輔導、一對多實時在線輔導(互動課堂)、問答中心、微課學習四種。在線輔導面向全市中學和教師研修機構在職在崗的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進行招募,根據實施情況適時拓展到部分有資質的校外教育機構學科教師、高校或社會各界知名專家。輔導后學生給老師支付積分,按1積分10元給老師計算輔導勞務費,每學期積分上線5000分,也就是一學期老師最多能掙5萬元。輔導經費由市級資金保障,全部政府買單。
《計劃》中提到,2021年上半年已面向通州、延慶、懷柔、密云、平谷、房山、門頭溝、大興和經開區的初中學生開放,2021下半年和2022年拓展到全市所有初中學生。同時,考慮到學生視力、課業負擔、個性化輔導等,文件還規定單次輔導不超過半小時,一對一輔導學生和老師可雙向選擇,每周總輔導時長不超過5小時。此外,嚴格落實“雙減”政策,《計劃》還明確,線上輔導時間不含節假日和寒暑假。
青島反響:
島城部分家長期盼“官方補課”
北京全市推行“官方補課”的文件發出后,也迅速在青島的家長圈里引發熱議。
“我所在的幾個家長群里都討論了好幾輪了。作為家長我第一個表示支持,一線名師給孩子上課原來求都求不來,現在政府買單了還不抓緊搶課。說實話要是有校內老師愿意補課,哪還有家長愿意花錢上校外輔導班,現在關鍵就是看咱青島能不能迅速跟進。 ”李女士是一名初一生的家長,她告訴記者,自己家孩子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在校外上培訓班,前段時間青島學而思培優宣布明年不再開課,她和丈夫一直非常焦慮。
“我自己輔導不了孩子,那些大的校外培訓機構也馬上都退出市場了,小的機構我們又不大信任,找誰來輔導孩子真是頭疼。 ”她向記者透露,雖然“雙減”政策轟轟烈烈,但作為一名初中生家長,她和孩子卻始終有校外輔導的需求,北京推行的“官方補課”,正是她這樣的家庭所需要的,她特別盼望“官方補課”能在全國推廣落地,滿足有校外輔導需求的學生。
“中考改革是從北京開始的,學區房改革是從北京開始的,這次的‘官方補課’希望也是北京先行、各地跟進,盼著青島早點跟進,更盼著能擴大到我們小學段。 ”另一名小學家長王先生表達了與李女士相似的觀點,他的孩子原來一直在校外學英語,但他卻發現,校外培訓機構教的內容跟校內老師有差異。 “要說專業度,肯定還是校內老師好,如果有‘官方補課’效果肯定要比校外培訓機構好,最好能是自己學校老師給補課,那效果就更好了。 ”
部分老師擔心增加工作強度
跟網上對北京“官方補課”褒貶不一的態度一致,在采訪中,部分青島家長也表達了質疑。 “‘雙減’不就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嗎?‘官方補課’相當于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為補課背書,會不會變成變相鼓勵補課?最后容易變成全班孩子都線上補課,那跟直接校內加課有什么不同? ”在記者所在的一個家長群里,好幾位家長對“官方補課”表示了質疑,還有的家長擔憂線上補課的形式將進一步加重學生用眼強度,增加學生近視率。
“官方補課”政府買單、學生受益、老師賺取勞務費的形式,為一線老師們提供了更多把專業能力變現的機會,但記者在實際采訪青島一線老師時發現,多數老師對此政策持觀望甚至反對的態度。
“從這個學期開始,校內課后托管已經讓我們每天12小時工作制了,要是真再加上線上輔導,那是要把初中老師累死的節奏。”一名初中班主任告訴記者,從這一學期開始,他們學校不僅實行了晚托管,還增加了早托管,主學科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很多都是早上6點半就要到教室,晚上6點后才能下班,有的初三老師下班時間更晚,工作時長和工作強度已經讓老師們不堪重負,再增加“官方補課”后老師們的體力和精力都無法承受。
“我們中午吃飯時剛討論了北京這個政策,說是招募老師自愿,但文件里還有一條 ‘校長推進情況作為履職參考條件’,這不就是逼著學校讓老師參與嗎?”另一名小學老師說,不僅初中老師關注這一話題,她身邊的同事都對這一話題很敏感。“過度消耗老師們的熱情,最終結果只能是影響校內教學效果。 ”她希望,“雙減”后各項政策的推進,都能真正為學生、家長和老師同時減負,而不是造成老師們新的負擔。(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王曉雨)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