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總價低,入手門檻低,小戶型一直以來都是剛需購房者青睞的對象,但近幾年,青島新房市場多是100平方米為主流的產品。100平方米套三起步,確實符合主城主流購房的需求,但受到樓市大環境影響,中小戶型又成為挖掘剛需的利器。“金九”不少開發商積極調整產品,推出了迎合市場需求的小戶型,特別是在單價高企的主城區,小戶型有“回歸”之勢。
觀海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佳源雙子星城的89平方米套三小高層,中海觀瀾庭的67—86平方米5種套二戶型和97平方米套三戶型,青島印象滟95平方米套三戶型,都是9月開盤的小戶型產品,這對于準備在市區置業的剛需購房者來說,無疑是個重大利好。
誰在買?剛需族老年人都喜歡
上周,觀海新聞記者探訪了嶗山區某樓盤的樣板間,86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屬于小戶型中的主力。小套二的布局,盡管開發商已經盡力彌補空間上的不足,但對于一個三口之家來說,空間還是略顯擁擠。這也難怪在眼下的市場,100平方米以上的戶型依然是主力。那對于小戶型到底哪些人群在購買呢?記者調查發現,有三類人群目前格外偏好小戶型。
年輕剛需族在買小戶型時,已經考慮到日后換房。家住中聯依山伴城的朱先生剛剛裝修完自己的房子,這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是他準備的婚房。因為工作地點在嶗山區,為了通勤方便,當初選擇的目標房源就在主城區。“80多平方米,總價150萬元,首付相對較低,每月還款也少,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還能負擔得起。”
談起日常居住使用的問題,朱先生坦言:“套二的房子一個房間做主臥,一個房間做書房,將來有孩子肯定要換房。”其實,在買房時他已經考慮到了換房的問題,這也是他傾向于購買主城區小戶型的原因。選擇小戶型落腳,未來再選擇改善置業,像朱先生這樣的購房者,應該是購買小戶型的絕對主力。
作為小戶型,用作日租房最合適不過,既方便出租又容易出售。陳先生一年前在老城區買下兩套小戶型,其中一套40多平方米,另一套60多平方米,目前房子是租給了別人,租客把房子重新裝修,用來做短租公寓。陳先生坦言:“朋友打算開日租公寓,正在到處找房源,我手里正好有一筆存款,于是我便成了他房東。”陳先生的兩套房子總價加起來200多萬元,小戶型降低了他的置業門檻,而且面積小便于出租。有租金收益,還有未來房價上漲的長期紅利,在陳先生看來這筆投資應該非常劃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年人似乎更喜歡大房子,但實際情況也并非如此。他們更加看重小戶型的功能緊湊,空間便于起居。記者采訪中,就找到了一對老年夫妻,剛剛在老四方買下一套80多平方米的小戶型。“原來住的房子140平方米,從臥室走到廁所感覺都要走很遠。”妻子劉女士告訴記者,現在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他們決定把房子租出去,搬到現在的小房子里。因為戶型小,功能區比較緊湊,起居也很方便。與此同時,因為房子空間小,打掃衛生時也變得輕松多了。
誰在賣?主城區小戶型陸續回歸
小戶型有市場,但對開發商來說似乎并不十分看好,最主要原因是中大戶型可以降低開發商的銷售頻次,提高銷售效率。然而,這讓許多想買小戶型的購房者不得不延遲購房計劃,于是市場上就沉淀下一批相當規模的小戶型購買需求。記者調查發現,作為主城區的市南、市北、嶗山和李滄,目前均有小戶型新盤在售,“小戶型”、“低總價”這些剛需元素從今年“金九”開始回歸主城。
市南區南京路與延吉路交匯處的禧竹雅園,地處CBD核心地帶,無論生活配套還是交通都十分方便,目前這里有建面約68平方米套一和85平方米套二在售。盡管每平方米近40000元的價格并不低,但對于想要享受主城區便利的剛需族來說,還是能夠接受。除了住宅產品,市南寧夏路旁的公寓魯商藍岸公館,也備受剛需置業者和投資客的關注,平層公寓戶型建面約47—68平方米,首付45萬元起。
市北區作為傳統主城區的新盤供應大戶,目前有不少小戶型資源。其中,中海觀瀾庭即將在本月開盤,將主推小戶型房源,有近幾年主城區少見的67平方米套一房源,而且位置地處老四方中心地段,交通生活各方面便利。剛剛加推的泰山華府也有91平方米的中小戶型入市。
在李滄板塊,近期熱賣的佳源雙子星城,戶型包含建面約89平方米三室兩廳一衛、99平方米三室兩廳兩衛的中小戶型,首付38萬元起。坐擁李村河、雙峰山、青峰山的河岸首府有兩室一廳78平方米的小戶型。位于李滄區安順路與滄安路交匯處的首創禧悅天海,依托青島北站,成為市區少見的一站三地鐵項目(地鐵1、3、8號線),目前在售建筑面積80平方米的高層。位于十梅庵片區核心地帶的青島印象滟,南臨虎山和十梅庵公園,北面樓山河濕地公園從小區中央貫穿而過,可謂在家門口設了個“雙花園”,據悉項目首開有95、105、127平方米的洋房小高套三戶型,毛坯交付。另外,在嶗山區,中聯依山伴城四期主推也是86平方米套二、90平方米套三的中小戶型。
●置業提醒
買小戶型先考量居住舒適便利性
在小戶型還是相對稀缺的當下,如何買到最佳性價比的房源呢?記者帶著這個問題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他們都表示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逐步實施,小戶型開始回歸樓市,房源正在逐步增加,大家在挑選小戶型住宅時也要謹慎,尤其要注意項目周邊的配套情況。“由于產品的稀缺性,讓小戶型成為‘香餑餑’,即使在同一個項目里,小戶型房源與大戶型相比,單價也往往偏高,與一百多平的中戶型比較起來,價格可能只少了十幾萬元。別只看總價,性價比才是小戶型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另外,小戶型要想不影響實際居住,各功能區的設計要合理。一般客廳不應小于12平方米,臥室不應小于10平方米,衛生間不應小于3平方米,廚房不應小于5平方米。如果尺寸相差太多,就可能影響居住的舒適度。同時,室內空間狹小,采光和通透性也會變得格外重要,在買房時都要提前考察清楚。與此同時,也有業內專家提醒,為降低生活成本,應全面考查小戶型住宅的配套設施。比如,看看周邊的超市、商場、醫院、學校、銀行、餐飲等生活配套設施是否齊全。以小戶型為主的樓盤通常居住密度大,選擇周邊綠化狀況好,且具備較強物業管理能力的開發商,未來居住舒適度才有保障。
從產品本身來講,小戶型受建筑面積所限,在戶型設計上難度較大,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暗廚暗衛等,購房者應結合自身實際需要選擇。一些小戶型由于設計不合理,造成采光通風不充分,衛生間狹小,甚至沒有獨立廚房等,這些缺陷都會影響出售價格。所以在購買之初,必須要充分考慮周全。(青報全媒體記者 劉鵬)
責任編輯:焦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