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6日訊 日前,膠州市里岔鎮甘溝莊網格的河道治理占地補償款和分紅款,不到一天時間,通過“數字農經”支付系統全部發放到村民銀行賬戶上,共涉及全村220多戶、金額50多萬元。“自從有了‘數字農經平臺’,只要輸入自己身份證號,就能在電腦或手機上隨時查看我們村的每筆收支。村干部絕對不敢亂開支,有村民時刻盯著。”甘溝莊網格村民法文亮受訪時說。

村集體的資產資源怎么處置利用的,是村民最關心的大事,資產資源的管理也是村干部最頭疼的事。“有了‘數字農經’平臺,村里的土地、房屋啥的在哪里、怎么承包利用的、期限幾年、承包費多少、什么時候收款都一清二楚。”甘溝莊網格黨支部書記馬述國表示,以前村里雖然也張貼財務公開榜,但很多村民都不常住村里,不了解村集體資金收支,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猜疑。現在有了這個平臺,資金走向全程留痕,讓村民對村集體賬目明白。
不僅如此,在村集體開支方面,會計、村民、支款單位等也不用擔心資金安全,只需將審核簽字報銷的單據錄入平臺,通過平臺的支付系統,直接發放到領款村民或單位銀行賬戶中,既方便又安全、快捷,資金開支明細明明白白。

為深入推進清廉村社建設,落實落細上級部署,里岔鎮從群眾最關心的三資管理入手,一方面開展清產核資,集中清理村級財務,摸清家底,健全相關制度,嚴格財務審批和收支管理流程;另一方面扎實推動“數字農經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平臺功能,提升三資監管的規范化、數字化水平;再一方面梳理村級小微權力事項,制定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小微權力清單,編制權力運行流程圖,明確權力“邊界”,確保小微權力運行有程序、有規范、有依據。
“‘數字農經平臺’的建設使用,小微權力清單制度的推廣和培訓,既提升了村集體三資的監管水平,又規范了村干部履職行為,還保障了群眾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有力消除群眾猜疑,有效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膠州市里岔鎮紀委書記柳海龍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通訊員 張鋒)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