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6日訊 坐在教室里,對著數學、化學卷子上的難題發愁,跟學生一起跑操,一起打飯,和學生一起談天說地……本周,青島十七中政治老師王大龍和同事們“穿越”回學生時代,體驗一周做學生的感覺。這是青島十七中教師體驗周活動的一部分,所有老師和學生“角色轉換”,導師化身“學生”身份,與結對學生做同桌。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學習、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予以全面指導和教育,用真情和愛心陪伴他們成長,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師愛的溫暖,青島十七中結合學校全員育人導師制情況,在全校開展“伴你成長”教師體驗周。

16日上午,高一4班學生高瑜瞳和“同桌”王大龍一起迎來化學課。這節課是試卷講練。自由討論時間里,兩個人開始分析卷子上的錯題。硫的轉化、檢驗硫的價態部分,王大龍自信地給高瑜瞳講解,到了后面提高題部分,王大龍卡殼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高中化學題這么難了啊!老師再想想……”尷尬兩分鐘后,王大龍承認,確實不會做。“老師也不是全能的啊!”高瑜瞳笑得特別開心,自己的“痛”老師也體會到了。“老師示弱非但沒有降低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反而覺得他親切。王老師在政治學科上很厲害,選他做導師是因為我高考選科的時候想選政治。”課后,高瑜瞳告訴記者,雖然平時也可以找老師問問題,但總有距離感,經過這一周的共同學習,她和老師聊了很多對課堂的建議、對未來的規劃,感覺親近了許多。

做了一周學生,王大龍也很有收獲。他發現高一的物理、化學進入分層階段,學生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需要關注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上午第一節課、下午第一節課,學生很難迅速把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政治課經常是安排在下午第一節,學生午睡后還沒調動起情緒,效率不高,所以我決定在剛開課的3-5分鐘里分享時政故事,組織學生播報新聞,一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二來讓學生調動起興趣。”王大龍表示,一些改進課堂的想法會在總結交流時傳遞給其他各科老師。

高一10班徐吉瑞、李孟宣的導師是自己的語文老師許豪。和同學互換身份后,許豪的感觸是: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不能讓學生因為厭煩某個老師而不學那門課了。她表示會試著提升自己,用一種更和緩的方式去對待學生的小錯誤,一邊提升自身教學能力,一邊嚴中有愛地對待孩子。
體驗活動結束后,學校將統一印發卡片,師生互相填寫,并贈予對方;教師撰寫導師制教育感悟,學校精選后統一編印成冊;在“尚美講堂”教師論壇上,選取部分教師的體驗感悟與所有教師共同交流分享。(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