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豐收,享豐收。昨天,2020煙臺市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招遠市農民豐收節開幕式在招遠大戶陳家村舉行。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經過鄉村振興的洗禮,煙臺市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民收入有了較大提高。農村大地上,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升騰著蓬勃的希望。
農業
野雞嶺上,又迎蘋果豐收
送走一波客人,袁立鵬心里升起了希望:蘋果還沒摘,就有了意向客戶。
在招遠市農民豐收節現場,舉辦了招遠市蘋果高質量發展暨名優特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招遠市的數十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了現場展銷活動。袁立鵬的招遠市野雞嶺綜合家庭農場就是其中一家。
野雞嶺,三山一溝,以前是荒山荒溝。在袁立鵬的改造下,老果園的旁邊,又崛起一座現代化標準果園,不僅建起了水肥一體化滴灌管道,而且更新了樹種。如今,經過改造后,300多畝果園讓“荒山變金山,荒溝變綠溝”。
“我們主打的是富士蘋果,也保留了紅將軍、印度青等品種,專攻小眾市場。”袁立鵬預計,果園能收50多萬斤蘋果,不僅量大,價格也穩,果還掛在樹上,就有了不少意向客戶,今年又是個豐收年。
而就在展銷活動進行的同時,2020年招遠市鄉村振興暨蘋果高質量發展項目簽約儀式也在同步進行。招遠市政府與山東水發集團、招遠南海林苑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與山東水發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招遠市三友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山東種業集團、招遠市靈山果蔬專業合作社和海門市旺盛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招遠市眾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浙江佳農果蔬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面向未來的戰略合作簽約,為招遠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再添喜訊。
煙臺市蘋果栽培面積282萬畝,年產量約568.2萬噸。近年來,煙臺堅持把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大力實施蘋果產業更新升級三年行動,今年上半年8個蘋果主產縣通過伐老建新、高接換頭和改良提升等方式,更新升級老舊果園47.2萬畝,其中成方連片規模化改造15萬畝。
農村
環境改善,老人稱多活20年
70歲的謝連美坐在門前,看著人來人往,臉上蕩漾著幸福的笑容。在這里住了一輩子,她頭回見到徐家屯這么熱鬧。
徐家屯位于大戶陳家村東南角。提起以前,謝連美連連搖頭:“以前這是條爛溝,路窄溝臭水亂流,衛生條件不好,大家都避著走。”由于居住環境差,溝兩旁的住戶逐漸搬走,徐家屯更顯清冷。
幾年前,大戶陳家村改善基礎設施,對南側的居民統一搬遷,扒除破房,按照統一風格重新建房。對溝北側無人居住的民居重新翻修,修舊如舊。就連謝連美家的房子也進行了改造,門前建了門樓,平房頂上加蓋了屋脊。同時,將這條爛溝挖深,建起了池塘,建起了高大的匯源閣。
池水蕩漾、小橋連廊、古韻樓閣,加上周邊統一的烏瓦石墻,整個徐家屯變了模樣。本來這里只剩下3家住戶,但改造了以后,白天游客絡繹不絕,晚上燈光璀璨明亮,反而成了最熱鬧的去處。
“現在這心情好啊,感覺能多活20年。”止不住笑容的謝連美越說越美。
徐家屯一角的變化是煙臺全市農村環境改善的縮影。近年來,煙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堅持美麗鄉村示范,扎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例,煙臺市統籌推進村容村貌整治、廁所改造、垃圾處理、道路硬化等工作,全市累計完成改廁55萬戶、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92%,全部村莊實行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100%。
農民
葡萄藤下,小農場主笑開顏
山下是熱鬧的節日慶典,山上是辛苦的農活勞作。
在層巒起伏的南海林苑,萬畝果園迎來豐收,空氣中都彌漫著果香。“釣魚臺”采摘園里,一串串葡萄晶瑩剔透。小農場主叢鸞蝓半跪在葡萄藤下,小心翼翼地剪下葡萄,輕輕放在筐子里。
6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連綿的荒山。大戶陳家村成立大戶莊園農林合作社,流轉周邊村子的荒山荒坡和耕地,統一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將流轉來的土地規劃成20—90畝的種植片區,由農場主分片承包,同時引入物聯網技術對土地集中管理。
走小農場主集群模式、培育現代農業基地,吸引了萊州小伙叢鸞蝓。他說,承包葡萄園時,合作社已經平整好土地、水肥一體設施、栽上了葡萄樹,只需日常管理即可。他立即從原公司辭職,過上了向往的自由生活。嘗到了葡萄園的甜頭后,3年前,他又包下第二塊葡萄園。如今,24.9畝的葡萄園,每畝能產3000多斤“陽光玫瑰”,這給他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
農村發展,需要各類人才。煙臺市大培育力度,著力打造高素質的新時代新“農人”,以解決農業技術“后繼無人”的問題,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其中一條解決之道,就是吸引人才返鄉創業。
大戶陳家村創新實行合作社統一領導下的鄉土人才負責制,將流轉來的土地規劃成20—90畝的種植片區,發包給懂技術、會管理的鄉土人才,目前全村120多名承包者中,外來人才占比近1/3。(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薛云鵬 圖片來源:煙臺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