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女友總想改變我”
小偉是一位理工科研究生,身材高瘦,個性內向,不太善于跟人交流。最近,他在某次聚餐中遇到了心儀的對象,兩人便開始交往。
在一起一段時間后,某次約會時,女友委婉地指出他的裝扮還像個小男孩,不太符合他目前的年齡身份,這讓他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于是他征求了女友的建議。
在女友的建議下,他們去了商場,女友幫他從頭到腳選了一套新衣服,穿上后,他覺得自己煥然一新,像極了韓國影星,并享受著路人投以注視的目光。
然而當小偉周末穿著剛買的新衣回家時,母親看到他忍不住笑了出來:“這身衣服跟你完全不適合,是打哪來的?看起來有些搞笑。”
穿著原本引以為豪的衣著竟然被母親嘲笑,小偉心里很不是滋味,雖然他知道母親并非有意要嘲諷自己,但是,這也讓他產生疑惑,會不會自己在別人眼里看起來真的很搞笑?
處于人際相處中,我們不免希望自己能獲得他人的贊美及認同,期望獲得別人的喜愛,這樣的想法并沒有什么不對,但為何感覺變得越來越糟了呢?
由小偉的事例中,他最初改變衣著的原因是因為想獲得女友的認同,改變后的他覺得自己煥然一新,但是隨后又接受到相反評價的影響,讓他非常矛盾,不確定這究竟是否真是自己想要的。
若在人際關系中,一個人總想改變對方,而另一個人又需要對方的認同和關愛來滿足需求;一個扮演永遠正確的角色,而另一個則被迫成為其擁護者,就像是隔著玻璃跳著的雙人舞,能待在二人世界中,也需要相互地配合。
一個操控者,而另一個是被操控者,有人將這種人際關形容為“煤氣燈效應”,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認識它究竟是什么。
02.
什么是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一詞的概念源自于1944年的經典黑色懸疑片《煤氣燈下》,心理學博士羅賓·斯特恩以影片中的角色扮演來詮釋特定人際關系。
此效應說的是來自于由兩人構成的一段關系:一方是煤氣燈操控者,扮演凡事都正確的角色,而另一方是被控者,讓操縱者來定義他的現實世界,并把操縱者過度理想化,總期許得到對方認可。
這種共同打造的人際關系在我們周遭的生活中并不少見,例如在戀愛、友誼、工作和家庭關系中,就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煤氣燈操控者對被操控者的控制并非顯而易見,甚至被周遭親友們都視為極好的人,但這種有害的模式卻瓦解被操縱者的自尊、認知及產生自我懷疑,影響嚴重的被操控者可能會產生抑郁癥。
操縱者通常并不是有意要虐待對方,只是脆弱的內心,過于害怕不被對方認同的恐懼,迫使自己借由掌控被操縱者以獲得強大感。
操控者與被操控者二者間角色可能會互換,彼此間為互依互存的關系,這也說明了只要有一方退出了雙人舞,煤氣燈操縱關系即會立刻終止。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我們能理解操縱者的強勢令對方屈服,但被操縱者為何會甘愿受制于人呢?

03.
為何要配合跳這支舞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中,鐘國衍是一位即將參加大學學測的高中生,父親長期在外,他唯一關注的只有孩子的成績是否可以為他爭光。
妻子無論丈夫是否在家,每天都會將他的飯菜準備好。但只有兒子考好了,讓丈夫有了面子,父親才肯回家。
丈夫將孩子成績未達他標準的問題歸咎于妻子,所以妻子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期望自己的努力能被丈夫看見,希望能與丈夫重修舊好,所以無論用什么樣極端手段,都要使孩子獲得最好的成績。
大多數的操控者似乎都擁有將對方制服的絕招,而被操控者害怕的總是未達到對方的標準,不知哪天“情感末日”就會降臨,在恐懼的影響下,以至于不惜一切代價地去避開它。就如同國衍的母親即使受盡屈辱,也將所有希望放孩子身上,但愿能用孩子的成績換回自己的幸福。
除了以上的關系外,還有另外一種則是被操控者擁有過多的共情,總是過于在意對方而忽略自己的感受,避免正視自己的痛楚,只愿想到操控者的對自己的好。
被操控者常會試想倘若沒有了對方的愛,自己就會像被人拋棄,變得無依無靠,這些都會使得自己無法跳脫煤氣燈困境,處于永不休止的焦慮中。
04.
停止共舞
若要停止這越界的雙人舞 ,需調整會危害彼此自己的身心健康的關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改變邊界”,讓各自處于該在的位置上。
問問自己下列幾項問題,可幫助偵測是否位于自己的界限中。例如:
1、當對方有所要求時,無論如何都能堅持自己的需要嗎?
2、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方聽見了嗎?自己是否有看見對方的需求?
3、積極關注自己,自己是否真正滿足?我一定非得有所改變,對方才能滿意嗎?
在了解自己的想法后,該如何執行方面,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對待他人時,為了避免自己過多的干涉造成對方的困擾,我們也可以有意識的提醒自己,當對方出現任何情緒反應時,不要急著沖動去給予解決方法,也不去與對方爭論事實的對錯。
2、假如你是位共情力特別強的人,也請放棄做“好人”的執念。不求完美,只要我們盡力就好。
3、可允許自己生氣,但別卷入關于“自己”的感受或“我”的意見是否值得聆聽的爭論。
4、認知每個人是獨立的個體,他人并不總需依靠別人的建議,永遠對自己做出真實的評價。
5、可以試著外界建立聯系,可找自己信任的人聊聊,例如家人、朋友,有需要的話也可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
每個人只有在自己的界限中才能獲得完整。
確立自己和尊重對方的邊界,愛才能長存。(來源|求是心理咨詢)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