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1日訊 前不久,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實現了組織工程級海藻酸鈉的制備及產業化。這是繼美國杜邦公司之后,全球第二家能夠生產超純度海藻酸鈉的企業。他們的創新技術,讓這一海藻生物材料比黃金還要“金貴”,還將極大拉伸海洋生物產業鏈,推動海藻酸鈉在人體植介入材料及細胞移植領域的發展。
明月海藻的產業鏈延伸,是青島市海洋生物制品產業聯盟不斷鏈接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的一個例證。曾幾何時,島城的海洋生物制品企業小而散,不成規模。去年9月,青島市海洋生物制品產業聯盟成立,終于逐步打破了各個海洋生物企業孤軍奮戰的局面。一年來,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實現了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聯盟著力構筑基于海洋生物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圈,并有效促進上下游關聯產業集群發展。
平臺為媒,涉海單位原值1.73億元以上的325項資源共享
作為國家海洋生物產業基地和全國海洋科技創新基地,青島市海洋生物制品產業具有較好產業基礎。2019年全市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業規上企業26家,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
青島海洋生物制品不乏“明星企業”。明月海藻和聚大洋主導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達50%,在世界同行業排名中分別位居第一、第二;明月海藻組織工程級海藻酸鈉制備及產業化填補國內空白;博益特手術止血材料“術益紗”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英豪集團主導產品蝦青素全球市場占有率達57%,念珠藻、海馬系列生物制品全球首家實現產業化;博智匯力生產的海洋寡糖標準品已成為世界最大試劑公司美國sigma的全球唯一供應商。
經多年發展,青島市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創新藥物、海洋生物醫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生物農用制品為主的產業體系,形成了嶗山海洋生物特色產業園、膠南經濟開發區海洋生物產業園、青島高新區藍色生物醫藥科技園3 個以海洋生物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園區。
不過,青島海洋生物制品企業規模大的不多,而且比較分散,資源信息不夠暢通。在這種情況下,青島市海洋發展局、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揮組織牽頭作用,建立了青島市海洋生物制品產業聯盟,并在一開始就把青島海洋生物制品企業、相關科研金融機構和產業孵化平臺等30家企業單位組成聯盟成員,以推動青島海洋生物制品“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一體化發展。
聯盟成立后,確實取得了成效。據聯盟首任理事長單位明月海藻集團副總裁王發合介紹,聯盟內部每月編制聯盟簡報,發布聯盟成員最新動態及可共享的儀器設備、生產車間、技術服務等資源,通過建立專家庫、項目庫、人員互派學習交流機制,加強聯盟成員之間在信息交流、人員交流、設備共享和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合作。依托市海洋發展局指導組建的產業聯盟征集形成的23家涉海單位原值1.73億元以上的325項共享資源,讓許多海洋生物制品企業受益。例如,美泰科技公司共享海萊美公司的凍干設備制備活性物質,得以減少上百萬元的儀器設備投入。
聯盟外部,政企、科企、銀企的交流合作也得到加強。市海洋發展局以聯盟為“抓手”,組織聯盟成員參加《山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編制工作青島片區座談會、山東海洋強省重點項目調研、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來青調研座談會,就當前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政策環境、企業發展瓶頸與需求、針對性建議與舉措等方面展開交流;積極對接青島市科研院所、高校,促進海洋生物制品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與百洋醫藥集團搭建企業產銷雙向對接平臺,推動海洋生物制品進入百洋醫藥銷售渠道;舉辦“涉海企業+科研+金融”路演推介等活動,降低海洋生物制品企業融資成本;與海爾卡奧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涉海企業發展。
一年來,聯盟成員由剛成立時的30家增加到如今的36家。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青島蔚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浩大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浦發銀行青島分行、宏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6家新會員單位的加入,大大增強了聯盟實力。
“鏈”接上下游,找到促進產業做大做強的關鍵點
去年7月底,青啤集團推出的王子海藻蘇打水刷爆了“朋友圈”。這是海洋生物制品以“健康”的方式造福于民的一個案例,也是海洋生物制品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生動示范。
在匯聚了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這條產業鏈上,上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實現了酶制劑技術成果轉化,中游聯合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青島海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現成果產業化,下游與青啤集團合作開發出王子海藻蘇打水,形成經濟新亮點和重要增長極。
在青島海洋生物制品企業聯系緊密、利益交融的今天,海洋生物制品產業鏈的上下游協同發展和不斷拉伸成為必然。過去,海藻纖維基本應用在海洋生物醫學領域,但青島大學科研團隊轉換思維,在明月海藻、聚大洋制備的海藻酸鹽基礎上生產海藻纖維,利用其高效的抑菌、阻燃特征,應用到紡織服裝里面。目前,其紡織服裝銷售速度每年增長30%到50%,地毯、窗簾、壁紙等新產品也在開發中。
與此類似,明月海藻近期實現的組織工程級海藻酸鈉產業化,同樣會拉伸海洋生物制品產業鏈。海藻酸鈉純度和規模化制備實現突破后,將極大推動我國海藻酸鈉在人體植介入材料及細胞移植領域的發展,開發出用于腫瘤、糖尿病、心力衰竭、尿失禁及急性肝衰竭等疾病治療的高端醫療器械。問題在于,如何鞏固好下游應用的產業?
在王發合看來,這不僅需要明月海藻的努力,同時也正是青島市海洋生物制品產業聯盟成立的主要目的。在支持和推動青島市海洋生物制品企業互通有無、協同發展的同時,聯盟應以打造海洋生物產業生態圈為目標,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開展進一步工作,通過促進海洋生物制品“產學研”向“產學研用”進一步轉變、精準引進上下游相關聯的配套企業等方式,促進海洋生物制品企業之間既可實現產業協同發展,又互為配套,從而實現集群化、集約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明月海藻申報的“海藻生物制品制備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日前正式通過青島市“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項目驗收。這意味著,項目建立的我國首個國家級海藻產業技術集成與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不僅將提高海藻生物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附加值,推動海藻生物創新技術產業化和優勢產品的高質化、高值化,而且將持續為行業企業提供公共檢測、技術咨詢、技術培訓、人才培養、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等公共服務,推動青島市海洋生物制品產業做大做強。(青報全媒體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