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5日訊 “愛心暖冬墻”開張,市民捐贈的愛心衣物可免費領取;家境貧寒的學子收到了愛心人士送來的過冬衣物;急救培訓“搭載”手語,為聽障殘疾人出行再增一份保障……隆冬時節,青島城運控股集團的志愿者為特殊群體送去一份溫暖和關愛。

“暖冬墻”開張了,衣物免費領
12月23日一大早,位于南豐路的城運控股公交市北巴士第六分公司場站熱鬧非凡,站臺內設置的“暖冬墻愛心衣物捐贈、領取點”開張了。
愛心墻衣架上掛著20多件冬衣。這些棉衣有的是公交職工捐獻的,也有愛心市民捐贈的,都已經清洗得干干凈凈。“我就住在附近,這里的暖冬墻開了好多年了,每年我幾乎都來這里捐贈衣服。有一些衣服沒怎么穿過,扔了很可惜,把他們捐給需要的人,也算做件好事了。”何女士一邊說著,一邊將一個包裹交給工作人員。
得知這里可以領取過冬衣物,一些在附近建筑工地干活的務工者和環衛工人聞訊而來。一位環衛工人挑選了一件合適的棉襖御寒,當場就穿在身上讓工友給看看,樂得合不攏嘴。“我們常常天不亮就起來干活。現在天越來越冷了,暖冬愛心墻真是想到我們心坎里去了,謝謝你們了。”
城運控股公交市北巴士第六分公司黨支部副書記解瑋瑋介紹,自2017年起,這個暖冬墻愛心棉衣捐贈、領取點就成立了。最近天氣越來越冷,希望暖冬墻可以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急救知識“搭載”手語培訓,公交出行服務“無障礙”
為進一步提升公交駕駛員為特需乘客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12月22日上午,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隧道巴士第四分公司在駕駛員中開展了車廂急救知識和手語培訓,搭建了公交美好出行“無障礙”綠色服務橋梁。場景化、形象化的培訓形式,吸引了八大湖志愿分會、青島時間銀行志愿團隊等20余名志愿者共同參與。
“你怎么了?能聽見我說話嗎?在公交車上,如果發現了有乘客暈倒,立即拍打乘客肩部并大聲呼救,耳朵貼在乘客鼻孔處,感受是否有呼吸,食指和中指觸摸頸動脈是否有搏動……”當日上午10時,在隧道巴士第四分公司的一輛公交車內,來自青島衛校的孫娜老師正細致地為駕駛員講解乘客在車廂內暈倒后失去意識的救護流程,普及如何做好乘客身體狀況詢問、車廂救助、如何迅速安全撤離等安全乘車常識。現場還邀請了來自市南區手語工作室的王建民老師同步翻譯,向大家傳授了在車廂中由于因身體不適等緊急突發情況與特殊乘客之間的溝通方法。現場模擬場景中,老師聲情并茂的雙語解說,使職工及志愿者們迅速學會了用手語提醒乘客,提高乘客的安全乘車知識。現場駕駛員通過學習,了解到遇到危急倒地乘客,應該采取“一看,二聽,三感覺”的判斷方法,受到在場老師認可和表揚,車廂學習氛圍濃厚。
“多年來,我一直從事幫扶聽障人士公益活動,希望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增進車廂服務中的‘無障礙’交流和溝通,為聽障殘疾人帶去來自企業與社會的關心。”王建民說道。
隧道巴士第四分公司經理張銘表示,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此次培訓能夠提高駕駛員在危急情況下的專業救助能力和水平,為車廂高品質服務助力。

關愛困難家庭學子,傳遞社會溫暖
寒冬來臨之際,城運控股交運西海岸溫馨巴士志愿者來到膠河鎮屯里集村的劉麗媛(化名)小朋友家中,為她送上了棉襖、棉褲、牛奶等生活必需品。
劉麗媛今年九歲,正在讀小學三年級,家中只有她與父親兩個人。父親患有精神疾病,家中十幾畝地全靠父親一人打理。去年,西海岸溫馨巴士志愿者與這個家庭結成了愛心幫扶對子,志愿者經常過來,為這個貧困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最近天氣越來越冷,父女倆的生活讓大家很是牽掛。這次來之前,大家決定給小劉買件過冬衣服。穿上新棉襖和棉褲后,小劉的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

“你要聽爸爸的話,好好學習,以后有什么困難就給我打電話,叔叔都會來幫助你。等你考完試叔叔還來看你,給你買更多漂亮的衣服!”離開時,志愿者朱業鵬對小劉說。“謝謝你們,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絕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小劉回復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宋曉蕊 衣彥飛 封建霞)
責任編輯:馬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