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怡鑫”最近成了山東科技大學師生群體中廣為人知的一個名字。
相比于名字,其背后的一個事跡所折射出的“責任”二字則讓師生感到榜樣的力量并紛紛點贊。
羅怡鑫是山東科技大學地科學院的一名研三學子,一個多月前,他又是四川宜賓一家公辦本科高校的專業課實習教師。
一切還要從一張表彰函說起。
11月16日,山東科技大學地科學院收到一封來自宜賓一所高校的表彰函,對該院研究生羅怡鑫在實習期間“奮力一躍,救下一名輕生學生”的事跡知會其所在學院并希望予以表彰。

“事發挺突然的,當時我腦子里沒有別的,就是拼盡全力去拉住他。”12月27日上午,在接受觀海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羅怡鑫說。此時他已經回到母校山東科技大學,正準備研究生畢業論文。
“今年9月份,本著自愿的原則,我前往宜賓這所大學,擔任該校大三年級建電專業班的專業課實習教師,我的工作職責其實很明確也很簡單,就是上好專業課。但在上了一段時間的專業課后,我發現其中一位同學老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最后一排,表情比較麻木,悶悶不樂,好像對什么都沒有興趣。”羅怡鑫說,雖然不是班主任,但出于“教師”的職責,他還是向該班輔導員了解了該同學的情況。
“輔導員老師告訴我,這名同學來自四川當地,家里經濟條件很不好,性格比較內向孤僻,上個期末考試又掛了科。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我似乎明白了他悶悶不樂的原因。同時又向輔導員老師了解了更多關于他的情況,得知學校已經通過各種助學措施給予其生活補貼,并已經安排了心理教師團隊予以輔導后,我才放了心。”羅怡鑫說。
這名同學再次讓他懸起心則是11月5日,他正和輔導員討論工作上的事兒,偶然得知這名同學出現了極端行為,在頭一天,他竟然站到宿舍陽臺,要跳樓輕生,幸虧被其同學發現并通知了宿管阿姨,大家一起將他拉了下來。
“我一聽有這種情況,趕緊前往這名同學的宿舍,想以老師+同齡人的身份和他聊聊,開導開導他。”羅怡鑫說。
“在他鬧跳樓的意外出現前,學校心理教師團隊經過評估,發現他患有較嚴重抑郁癥,并給他提出過很多緩解壓抑情緒的建議和方法,建議他先休學一段時間接受系統的專業治療,等調整好了再來復學。但他始終不肯在休學協議上簽字,因此學校只好安排老師和宿舍的學生黨員陪伴他。”羅怡鑫說。
在宿舍里,羅怡鑫與心理教師及其剛趕到的父親一起勸導,讓他放下心理負擔,但他卻似乎并沒有真正聽進去。
在做了好一通思想工作后,這名同學突然提出要和他父親單獨聊聊。作為專業課教師,手頭還有很多工作要處理,這時羅怡鑫完全可以回去了,但他卻不放心,遂和其他教師一起到宿舍走廊的兩頭等待。

就在大家都以為事態已經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時,只見該生突然沖出宿舍門,沿著樓梯就朝上面跑,其父親緊接著追了出來,大喊“救命”。羅怡鑫見狀,撒腿便追了上去,從2樓一口氣追到了7樓,當該同學打開樓道窗戶并準備跳出去時,羅怡鑫奮力一躍,一把抱住了他的腰,拼勁全力,將他拽了下來。此時該同學已經將一條腿伸出窗外……隨后追上來的其他教師一起將該同學制服,打上鎮定劑。
欲輕生同學的父親此時已經老淚縱橫,驚魂未定,不斷拱手,顫抖著,氣喘吁吁,不停地說“謝謝”。
“他爸爸六十多歲了,我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他那最純樸的真誠和謝意……如果這個同學沒有被抓住,跳了下去,那毀掉的將不單單是一條鮮活的生命,還會是一個家庭。”羅怡鑫說。
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同學在入學測評時并無心理障礙,性格、家庭、學業、人生發展規劃等方面的綜合因素讓他不斷自我加壓,最終導致自己“想不開”,感覺未來“沒希望”,“活著沒意思”,產生了結束人生的極端想法和行為。目前該同學已被接回家接受系統治療并休養。
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羅怡鑫奮身一躍救下輕生學生,這不是偶然,一方面這是一名“教師”所負責任的擔當與彰顯,在山東科技大學,他曾當過兩年的兼職輔導員,事發前,一種樸素的責任感催促著他立即前往這名學生的宿舍,陪伴他、開導他;另一方面,這也與他具有強健的體魄密不可分。在研究生階段,羅怡鑫是班里的文體委員,在上本科時,他還曾奪得全校百米短跑第二名的好成績,并一直擔任4x100米接力賽的最關鍵一棒——第四棒。

事發后,羅怡鑫沒有給自己的研究生導師說,直至十天后這封表彰函的出現,羅怡鑫在外校實習期間救下輕生學生的事跡才被母校知道。
“我的兩位導師李增學老師和王平麗老師平常就教育我:不管是做科研還是平時做事,都要認真負責,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有愛心的人,溫暖全社會。作為一名學生黨員,黨組織始終教育我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危難時刻要豁得出、沖得上、靠得住,遇見這種事的時候就得往前沖。”羅怡鑫說。
“為羅怡鑫同學點贊!我們當然同意商請表彰函的建議,也給學校作了匯報,共青團山東科技大學委員會已經做出給予地科學院地質工程專業2019級碩士研究生羅怡鑫團內通報表揚的決定。”山東科技大學地科學院的相關負責人對觀海新聞記者說。
觀海新聞記者進一步了解到,羅怡鑫曾獲山東科技大學的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兼職輔導員榮譽稱號,在研究生階段,連續兩年獲得一等獎學金。作為實習教師,他是好樣的,作為學生,他也是好樣的!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楊海濤 通訊員 任波)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