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工業互聯網緊缺人才培養主要有什么支持政策?
為加快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文件主要制定了四項措施:一是鼓勵駐青高校增設工業互聯網人才緊缺專業,按規定擇優給予最高300萬元獎補。
二是鼓勵頭部企業面向社會培養急需緊缺專業實用人才,重點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應用型碩博研究生,按績效給予最高300萬元獎補。
三是支持實施工業互聯網改造企業創建產教融合型企業,經認定后按興辦職業教育投資額的30%比例抵免本企業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四是實施萬人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計劃,促進專業技術人才與高技能人才融合發展,每培訓合格1人按照不超過2000元給予補貼。
二、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加強工業互聯網人才儲備?
為加強工業互聯網人才儲備,文件主要從兩個方面作出了安排:一是強化青年人才儲備,對在校碩士、博士研究生來青在企業參加實習,在一定期限內按每人每月3000元的標準給予實習生活補貼。
二是出臺青島市人工智能教育實施意見,面向100多萬名大中小學生開展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素養提升教育。
三、在加大工業互聯網人才引進力度方面主要將采取哪些措施?
為加大緊缺急需工業互聯網人才,文件從四方面作出了安排:一是實施領軍人才集聚計劃。支持企業(項目)引進掌握工業互聯網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經產業主管部門組織推薦、按程序評審認定后,全職引進的,給予最高500萬元生活補貼;對領軍人才領銜的團隊項目,經評審認定,給予最高1億元項目資助。
二是實施高端人才擴容計劃。支持企業(項目)引進掌握工業互聯網領域先進技術、在行業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海內外高端產業人才,經產業專班推薦、按程序確定后,全職引進的,連續三年,按照上年度在青納稅勞動報酬的30%給予獎勵;對來青創業的,連續三年,按照企業上年度在青納稅額與個人占股比例乘積的30%給予獎勵。
三是實施青年英才引進計劃。支持用人單位引進全球TOP200高校、自然指數前100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雙一流建設高校的畢業生,每引進1人按照博士1萬元、碩士5000元、本科3000元標準給予用人單位培養經費補助。其中,市屬企事業單位引進35歲以下博士,按每名5萬元標準給予用人單位培養經費。
四是實施緊缺人才獵聘計劃。支持社會力量引進工業互聯網高層次人才(團隊),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最高50萬元(團隊最高為100萬元)中介獎勵;對企業委托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從市外引進年薪50萬元以上的工業互聯網領域產業人才,經審核確認,按照上年度企業實際給付計繳所得稅年度薪酬總額的10%給予企業獵聘補貼,最高補貼50萬元。
四、將搭建哪些工業互聯網人才平臺?
為了給廣大工業互聯網人才提供支持,文件從三個方面搭建工業互聯網人才平臺:一是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和頭部企業設立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在市外就地集聚人才、進行科技創新、促進項目輸入、引導資本回流等方面成效突出的,給予最高2000萬元獎補。對市外創新創業基地全職聘用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申報市級重點人才工程可享受市內人才同等待遇。
二是舉辦工業互聯網職業技能大賽。在市級一類職業技能競賽中設立工業互聯網相關項目。支持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頭部企業、院校承辦世界技能大賽、國家級和省級一類競賽中的工業互聯網領域比賽項目,對承辦單位根據績效按規定給予獎補,對獲獎選手給予一定獎勵。
三是打造工業互聯網人才驛站。依托各類創新創業園區、企業、院校等,聚焦軟件開發、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工業互聯網關鍵領域建設一批人才驛站,打包提供政策咨詢、崗位推薦、特價住宿、創業賦能等服務,促進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來青回青創新創業,根據引才薦才投入和成效給予一定獎補。
四是搭建工業互聯網協作創新平臺。聚焦智能機器人等關鍵技術領域,搭建系列工業互聯網領域專家協作創新平臺,協同開展先進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對符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相關規定的,每個項目可最高給予500萬元資助。
五、從哪幾個方面優化人才發展生態?
重點從四方面優化人才發展生態:一是允許市屬科研院所、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設立流動崗位,吸引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企業科研人才和海外高水平創新人才兼職。
二是依托公共人才服務機構,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務綜合平臺,推行“一口受理、并聯辦理、集中反饋”服務模式。建立完善人才服務清單制度。
三是以建立健全人才有價評價體系為基礎,推動風投、銀行、保險、基金等聯動開發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資源。
四是每年評選表揚10名左右年度突出貢獻人物(團隊)、10個左右典型案例。
六、《關于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人才集聚高地的行動方案》的起止時間?
本《方案》自2021年1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來源:青島市人社局)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