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島是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許多船只從這里揚帆起航、追逐夢想。”今天,全球優質資源要素正加快洗牌重構,百年未有變局之下,涌動著青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勢。作為我國沿黃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站在新風口的青島,必將是一個創新創業要素競相迸發的城市,一個四海八荒不畏風險智者成長成功的逐夢港灣。
12月2日,以“聚才聚力 創贏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藍洽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幕。本屆“藍洽會”秉持“圍繞海洋經濟、突出高端智力、推動國際化發展”的辦會原則,設計安排了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洽談、重點引才引智項目簽約、中國青島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頒獎、膠東暨藍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發展聯盟揭牌、“膠東才賦 同城禮遇”合作協議簽約、“助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主題論壇、青島藍色經濟行以及“雙招雙引”成果展等系列活動板塊,聚焦全球視野攬才聚才,助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賦能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藍洽會”作為青島市自主打造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引才活動品牌,自2001年起已成功連續舉辦20屆。20年來,大會累計發布海外人才崗位需求超過1.5萬個,集聚高端人才留青創新創業近3000人,創辦高科技企業500余家,已成為國內外高端技術、創新項目產業落戶青島重要的資源對接及交流合作平臺,更是凝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在青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宏圖的“金字招牌”。
發力項目落地,崛起藍色經濟
風從海上來。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是青島最鮮明的城市特色和最大的本土優勢。青島擁有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一大批“國字號”海洋科研機構,聚集了全國近30%的涉海院士、近1/3的部級以上涉海高端研發平臺,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經略海洋,是半島人的共同夢想,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的殷切期望。
為進一步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促進海洋科技成果在本地轉化,本屆“藍洽會”圍繞海洋生物醫藥、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海洋文化旅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摸清352家涉藍涉海重點企業及科研院所項目人才基本需求并建立緊密聯系,匯集并發布膠東地區七市310家用人主體對涉海涉藍高層次人才崗位需求3400余個,項目需求150余個。開幕式上,青島市海洋領域專家、涉海涉藍高校、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代表向全球海洋領域精英發出“求賢令”,吹響藍色人才智力“集結號”。
經略海洋的根基在產業,而產業發展的核心在項目。圍繞重點產業,“藍洽會”聚焦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人才,面向全球揭榜掛帥。據悉,本屆大會有針對性地征集并篩選了來國外知名學府高端人才的156個創新創業項目,涵蓋海洋科學、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領域。經前期充分對接,現場精選了50余個匹配度高的人才項目與重點用人單位進行深入洽談。
近年來,青島市不斷創新“藍洽會”項目—人才對接模式,著力豐富“藍洽會”平臺服務內涵,借助“藍創微云”等服務載體,通過引入項目-人才精準洽談、產業資本論壇等方式,構建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的線上線下服務同心圓,使人才、科技項目供需雙方線上即時對接,線下順暢落地,實現服務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國·青島藍洽會”服務品牌。
“近年來青島市不斷更新青年人才的激勵機制,在加強政策支持、服務保障中持續發力,為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已成為當之無愧的海洋產業孵化基地。”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海洋專委會主任李乃勝在大會上倡議,“讓我們一起,逐夢蔚藍、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立足國際技術前沿,瞄準國家海洋發展目標,加快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不斷突破關鍵技術,為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為搶占海洋經濟制高點,貢獻我們的才智和力量。”
激活“極智”引擎,釋放澎湃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本屆“藍洽會”堅持高端定位,充分發揮頂端人才的“塔尖優勢”和“杠桿效應”,撬動全國乃至全球的智力資源,實現平臺價值倍增。開幕式上,當李乃勝院士慷慨激昂地宣讀《全球海洋人才集聚倡議書》時,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除了青島求賢若渴的真情流露,還有用一流人才干一流事業的雄心壯志。
據悉,大會邀請國內海洋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共聚島城,共話海洋發展戰略,為青島城市建設建言獻策,從青島經略海洋布局、海洋科技和海洋產業發展等方面深入研討,共同探究青島深化國際城市戰略,發揮海洋優勢,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發展之路。同時,充分發揮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薦才效應,著力吸引頂級人才智力及各類高層次人才來青開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
在本屆大會的牽線搭橋下,一批位于世界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的高層次人才以及具有巨大市場潛力和國際領先卡脖子技術的重點項目成功落戶我市。其中,青島西海岸新區簽約落戶包括油氣田開發工程一體化關鍵技術項目、汽車車身零缺陷智能檢測系統研發生產項目、工業智能應用端技術樹項目等在內的6個產業領域重點項目,總投資額達2.3億元,有效破解新區在智能制造、石油工程裝備、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等領域遇到的卡脖子難題,為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技術支撐。青島科瓴汽車技術研究院引進國家級人才陳嘉全博士,其設計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用車自動變速器系列產品,相比國外同類產品成本降低20%,將突破國內自動變速技術空心化的瓶頸問題;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發展中心引進一名“鰲山人才”研究員,為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曾任美國某國家實驗室研究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牽手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腐蝕專業樊博士……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惠覓宙是通過第十五屆藍洽會引進落戶我市的高層次人才,他認為:“藍洽會在優質項目與高端人才智庫之間起到了重要的鏈接串聯作用,通過集聚一批能攻克關鍵技術的高層次人才和項目,提升各領域科技研發能力和技術成果轉化水平,在以更加開闊的視野為青島創造經濟效益、推動城市發展的同時,也成就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人才。”
“我們要用好用活‘藍洽會’這一國際舞臺,瞄準頂尖的事業、頂尖的團隊和頂尖的人才,利用高端智力的‘頂流’和‘咖位’,提升全球智力資源利用能力,增強對國際一流人才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匹配城市發展戰略。”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攜手共建共享,蓄力圈層虹吸
單絲不成線,獨木難為林。在風起云涌的膠東經濟圈,在奮楫潮頭的半島藍色經濟區,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以及東營、濱州七市正攜手并進,奏響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2020年7月,在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支持指導和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牽頭推動下,膠東經濟圈人社一體化合作新平臺——膠東經濟圈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聯盟正式成立,通過建立一系列合作機制,推動膠東半島成為人才集聚的高地、創業創新的樂園。
本屆“藍洽會”,為進一步加強半島海洋城市群間的優勢互補,提升對海內外人才和產業的雙重虹吸作用,構筑區域性人才集聚“強磁場”,青島市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攜手其他六市簽訂“膠東才賦·同城禮遇”合作協議,通過共同開展國際引才、共同打造高端引才品牌、共建海洋人才集聚高地、共建實習實訓聯合體、共享技工教育資源、共享人才考評資源、共享博士后平臺資源、共享人才服務資源、高層次人才互認、技能人才交流切磋、跨區域產學研合作、推動人力資源服務協同發展等12項舉措,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在膠東地區的創新創業創造能力。同時,為加強膠東暨藍區人力資源服務業(園區)交流合作,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業對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服務和促進效能,青島市聯合六市成立膠東暨藍區人力資源服務業(園區)發展聯盟。
作為膠東經濟圈的龍頭城市,青島在人才一體化的過程中,帶頭貢獻長板,共建創新創業平臺,主動賦能增效,以規模效應對沖政策、環境同質帶來的競爭損耗。據記者了解,近年來,青島會同膠東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各地市,共同推出“膠東經濟圈招才引智名校行”“全球博士山東藍區研修營”等專項引才活動,搭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青年人才招引線上專區,通過需求統籌、活動統籌、宣傳統籌的方式,形成區域引才合力,逐步優化膠東半島城市群落間的人才資源配置。隨著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聯盟鏈條的日趨完善,膠東經濟圈層的“同城時代”已經開啟,人才一體化的藍圖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層層暈開。
涵養優質生態,“一事”服務到底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近日,在2021歐亞經濟論壇上,青島市第十次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除了極具吸引力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優勢,成績的取得與青島不斷優化的創新創業政策和人才發展生態環境密不可分。
疫情之下,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進,也為青島打開了新的機遇之窗。當前,青島正搶抓人才回流機遇,實施更加包容開放的人才政策,不斷完善人才服務體系,聚力打造人才發展的最優生態。“藍洽會”現場,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和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等部門負責人共同宣布“人才服務一件事”聯辦平臺正式啟動,這是我市完善人才服務模式、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的又一創新舉措。聯辦平臺圍繞人才服務碎片化等堵點,通過“一件事”數字場景建設,將學歷匯、落戶、職稱確認、住房補貼申領、高層次人才服務、創業擔保貸款、人才住房申請、社保養老關系接續等分散在人社、公安、住建等8個部門的13個業務事項,集成為人才視角的“一件事”,以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的服務模式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務水平,讓人才服務“軟”環境成就城市發展“硬”實力。
同時,青島從高端人才激勵、就業創業支持、安家保障、引才獎勵等方面入手,構建更開放、更包容的人才政策體系,出臺《關于實施“青島菁英工程”的意見》《關于加快建設創業城市十條意見》等一系列全國首創的人才政策。另外,全面整合升級人才在青服務體系,讓服務賦能人才創新創業,啟用高層次人才“俊采管家”線上服務平臺,打造“稅學醫房”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開發運行“留學人才港”系統,編制發布82項人才服務清單,在全國率先實施人才主動服務、無感服務試點,陸續啟用10家人才驛站為來青人才提供免費住宿、政策代辦、創新賦能等服務……青島,正全力釋放體制機制活力,推動政務資源要素由“政府端菜”變為“人才點菜”,由“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形成深度關聯、跨界融合、開放協同、利他共生的人才服務生態系統。
千帆競發勢如虹,乘風破浪正當時。國家戰略加持之下,這座青春之島正朝著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奮斗目標闊步前行。下一步,青島還將繼續加壓奮進,瞄準涉海涉藍產業急需緊缺人才項目需求,持續開展“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海創英才百優項目”系列對接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招才引智活動,讓城市招才引智的氛圍厚積成勢,助推資本項目人才紛至沓來,廣邀全球“城市合伙人”共享藍色經濟的發展機遇。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楊海濤 通訊員 呂鴻飛)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