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落地,城市騰飛。只有在緊鑼密鼓的項目建設中不斷推進產業升級和城市品質提升,青島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不斷實現城市能級的快速躍升。
在以“項目落地年”標記的2021年,青島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雷厲風行、只爭朝夕,以超常規的節奏全力推進項目招引、落地、建設,為這座城市“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注入了強勁動力。全市在建10億元以上大項目數量超過750個,較上年增長13.6%;項目加速落地帶動制造業投資、“四新”經濟投資均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
新年伊始,一個個重點項目就在加緊施工,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正拔地而起……新的一年,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加劇了發展的不確定性。變局之下,項目建設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是城市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快速躍遷的突破口。對于承擔多項國家戰略、面臨重大歷史機遇的青島而言,項目落地更是實現突圍奮進、重塑發展動能的強力引擎。
特別是隨著“十四五”期間的重大戰略、重點任務進入全面施工期,青島更要錨定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保持定力,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立足于早、立足于快、立足于實,用項目化、工程化、清單化的思維和辦法抓落實,把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到一個個具體項目上,在抓緊推動項目落地中把握先機、拓路劈波、鍛造發展新優勢。
聚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城市品質和產業質量某種程度上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特別是新經濟正在成為城市發展主引擎的當下,產業的成長、人才的集聚,對城市品質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歲末年初,青島地鐵1號線南段開通等城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新進展,展現著這座城市磅礴向上的昂揚力量。新的一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將全面展開,涉及領域廣、攻堅任務重,更需要謀定快動、比學趕超,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匯聚起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做好項目謀劃,加快工程進度,確保質量安全,強化服務保障,以三年行動的全新成效,推進城市面貌、城市功能實現新變化,讓市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努力當好全省發展的龍頭、以高質量產業項目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青島肩負的責任。過去一年,奇瑞汽車青島基地、京東方青島生產基地等一批推動關鍵產業垂直崛起的龍頭項目爭相落地;2021年最后一天,濰柴集團牽手青島,將落地全球未來科技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這座城市對優勢產業項目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新的一年里,塑造發展新優勢,青島要繼續樹立抓重點產業項目和“四新”經濟項目的鮮明導向,要在抓招商引資上下功夫,著眼重點產業補鏈、強鏈、延鏈,開展精準化招商,既要積極引進外來企業,也要扶持本土企業做大做強;既要抓新興產業發展,也要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既要重視發展先進制造業,也要重視發展現代服務業,持續增強發展后勁。
要吸引優質項目“近悅遠來”,優化營商環境是“必修課”。這就要求青島持續在為企業提供投資興業的肥沃“土壤”上下功夫,聚焦辦事方便,深化“放管服”改革,對企業熱情服務、主動服務;聚焦法治公平,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提升司法公信力,充分保障投資人的合法權益;聚焦成本競爭力強,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產要素成本;聚焦宜居宜業,完善生活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推動項目落地,要“抓早”“求快”,更要“求實”。在變局中實現穩扎穩打,青島要繼續樹立實踐實干實績的鮮明導向,崇尚實干、注重實績、不務虛功,以干成事論英雄,以解決實際問題論能力,以高質量發展項目和高水平制度創新成果論業績。
在時代變革中把握主動、增強城市競爭力,項目建設是最前沿的“戰斗部”。青島只要用抓早、趕前、快動的意識抓住窗口期,加快大項目、好項目的招商、建設、落地、儲備,就能在和時間的賽跑中刷新城市面貌、提升城市能級、贏得發展新空間。(青島日報評論員)
青島日報2022年1月5日1版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