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7日訊 城陽公安分局反詐預警專班組建于2021年7月,自成立以來共撥打預警電話162516個,接受群眾電話咨詢32031次,向派出所下達登門勸阻指令202次,成功攔截警情2000余起,避免群眾經濟損失1500余萬元,較好完成了預警工作任務,有效維護了轄區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接聽96110預警電話就是最大支持”
城陽公安分局反詐預警專班主要職責是:上級部門推送的預警電話線索,向青島市城陽區轄區接到過詐騙電話和登錄過詐騙網站人員實施預警勸阻;為轄區群眾提供電信網絡詐騙咨詢服務,解答群眾對電信詐騙方面的疑問;接受群眾對電信網絡詐騙線索問題的舉報;同時開展反詐騙宣傳工作。

在96110預警專班最流行的幾句話莫過于“那個‘高危’的預警電話打通了沒有”“怎么還不接電話”“趕緊研判,又一個關機的”……“群眾能及時接聽96110預警電話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支持。”預警員小孫深有感觸地說。盡管在反詐宣傳中反復強調96110電話是公安專門設立的反電信網絡詐騙預警電話,當收到96110預警電話時一定要及時接聽,但仍有部分群眾出現不接或拒接的情況,給及時預警有效勸阻工作帶來了難度。

“保護群眾的錢袋子,我們是在和騙子們搶時間……”96110預警專班民警董濟龍每日都不厭其煩地強調。2021年11月中旬一天下午,專班接到國家反詐中心推送的涉詐高危信息,董濟龍立即打電話與潛在受害人李先生聯系,得知對方是外來務工人員,正在去銀行的路上,立即對其進行勸阻,但無論如何勸說,隔著電話的李先生就是聽不進去,還稱:“被騙我也認了!”隨后掛了電話,并連續拒接。董濟龍見電話勸阻無效,便帶上隊員迅速趕往銀行,并第一時間找到前來轉賬的李先生,一遍遍苦口婆心,當事人還是將信將疑,直到民警提前描述出了騙子接下來行騙劇本,再次回撥騙子電話果不其然,李先生才意識到自己可能真的被騙了,連連驚呼騙子騙局套路太深了。三天后,李先生捧著錦旗來到預警專班,激動地說:“幸虧有你們,不然就把女兒今年的學費轉給了騙子!”
“只要群眾不被騙,即使被投訴,我也心甘情愿。”
11月22日,輔警小陳在預警值班時,出現潛在受害人王先生多次被預警但一直不接聽96110預警電話的情況,小陳隨即想方設法聯系到其家人,得知王先生是獨自來青務工,說明情況后,家人也試著通過各種方式,但始終無法與王先生取得聯系。面對線索的中斷和當事人隨時都有掉入騙子陷阱的危險,小陳沒有放棄,選擇對王先生的手機采取保護性停機的同時,通過對王先生家人提供的線索反復研判,最終找到了王先生。王先生表示他正準備給對方轉款時手機停機了,幸虧警方的有力舉措,所以才沒有造成損失,小陳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踏實了。

“只要群眾不被騙,即使我被投訴,我也心甘情愿。”輔警小宋這樣說。12月3日22時30分,預警中心接到上級下發等級為“高”的預警指令,在對潛在受害人劉先生進行電話預警時,劉女士一直拒接96110電話。為防止劉先生受騙,經96110專班研判,與其妻子李女士取得了聯系,希望通過李女士對其丈夫進行勸阻。深更半夜李女士接到電話后的反應是,一個大人怎么會被騙,并對此不以為然地掛了電話。民警隨后一遍遍打進電話,希望千萬提高警惕、注意防范,換來的卻是深夜公安部門的電詐預警電話影響休息的熱線投訴。雖然劉先生沒有被騙,但這樣的事對于預警專班也不是個例。預警專班人員平均每天都會撥打1000個左右的預警電話,手酸、眼痛、嗓子啞,這樣的狀態早已成為他們的常態,即使偶爾被一時不理解的群眾投訴,但他們依然在狙擊電信詐騙犯罪、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的道路上奔走著,腳步從未停息。
96110電話一定要接,12381短信一定要看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涉及網上網下、境內境外,環節多、鏈條長,打擊治理難度相對較大。除了研判預警工作之外,96110預警專班人員還積極走到群眾中去,開展“反詐宣傳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部隊”系列宣講,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共計開展反詐宣傳80余場次,通過普及反詐常識、案例分析、進一步提升了廣大居民的防詐反詐意識。

城陽公安溫馨提示:96110電話一定要接,12381短信一定要看。“96110”僅用于反詐預警勸阻和防騙咨詢,不是報警電話,如果你遭遇騙局,應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求助。接到“96110”的電話,是因為你可能正被騙子“洗腦”,請一定耐心聽取工作人員的勸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梁超 通訊員 欒云海)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