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進入歲末年初盤點之際,“學黨史”“辦實事”成了2021年山東科技大學當之無愧的“熱詞”。
這一年,機電學院能源專業本科生楊碩,在碩士研究生復試中,不用返校就通過服務大廳,網上辦理了急需的證明材料;這一年,因為疫情,測繪學院測繪工程2019—3班程旭明不出校門,通過“大使代言助你就業——無企業進場”新模式,就輕松選定了中意的就業單位;這一年,山東科技大學3800余名在職職工,在省屬駐青高校中率先實現養老保險青島市屬地參保工作,一件多年懸而未決的“心頭事”成了群眾的“順心事”……
這一件件看得見用得上的“好事”“實事”辦成了,就是動動手點點鼠標的事,群眾的利益落地落實了,簡單甚至感覺有些“平常”。但此前,許多問題卻可能是“卡脖子”、“腸梗阻”、“斷頭路”等難啃的硬骨頭,是山科大師生長期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令人欣慰的,不僅僅學校各部門、單位著手解決了一個個“點”的問題,啃下了一塊塊難啃的硬骨頭,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干部也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把“傾聽師生呼聲、了解師生訴求、回應師生關切”當作工作的立足點、出發點,大大密切了黨群、師生關系,增強了科大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
列清單 明任務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
2021年3月25日,山東科技大學召開動員大會,山東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羅公利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推動學習教育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全面開啟建設世界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新征程。《山東科大報》為此配發評論,吹響了“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的號角,“我為群眾辦實事”提上重要日程。
實事既要走實,還要走心。山東科技大學3月26日印發的《中共山東科技大學委員會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強化走訪調研,突出問題導向,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校改革發展、解決師生“急難愁盼”問題,結合巡視整改工作任務、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采取蹲點調研、“四不兩直”等方式,傾聽師生呼聲,了解師生訴求,回應師生關切,密切黨群關系,在深入基層、深入師生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為做好“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制定工作,5月7日、6月4日,山東科技大學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先后下發《關于提報“我為師生辦實事”項目清單的通知》、《關于提報“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的通知》,統一組織各基層黨組織開展項目清單制定工作。
山東科技大學建綜合事務服務中心,采用集中式受理、一站式服務
按照學校要求,各基層黨組織迅速行動起來,紛紛通過召開座談會、深入基層一線調研等方式傾聽師生訴求,摸清師生和群眾所思、所想、所憂、所盼,廣泛征求師生群眾意見,擬定了各基層黨組織“我為師生辦實事”、“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在各單位提交清單的基礎上,經學校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研究,確定了“我為校內師生辦實事”項目清單41項,“我為校外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59項。5月10日、6月10日,分別以學校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名義進行了發布。
在100項辦實事項目清單中,既有“綜合事務中心線上服務擴容”、“搭建‘一張表信息平臺’”、“依托‘青才實訓營起航西海岸’校企對接洽談會、‘青鳥計劃’幫助學生實習就業”、“廉潔文化進校園”、“在社區安裝充電樁”等為校內師生辦實事的實踐活動,也有“對民辦高校實施財務工作幫扶”、“為困難群眾捐建希望小屋”、“組織專家為地方及企業開展技術服務”、“組織開放學校科普教育基地”和“到駐地社區、學校、社會福利結構開展志愿服務”、“到駐地社區、企事業單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這樣的服務社會和周邊社區的實事任務。既有“為全校教職工辦理養老保險屬地醫保”、“與駐地政府共建附屬中小學”、“修建筆架山登山步道、文化亭”、“改造擴建若水園”這樣的民生實事大項目,也有“建設學生公寓智慧洗衣房”、“為人才公寓電梯加裝隔音棉”、“解決學校臺籍子女入學教育問題”等為民服務的小項目,切實做到貼近群眾、貼近實際。
抓落實 見成效
項目推進順利不順利,群眾滿不滿意,關鍵在抓落實。
在前期黨員干部領任務的基礎上,山東科技大學全校各級黨組織掛圖作戰、逐項銷號,截止2021年12月31日,100項辦實事項目已全部完成。
呼應群眾呼聲,各級黨組織下實功,出實招,對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項目抓緊辦。
在實事項目推進落實工作中,全校各級黨組織優先解決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
山東科技大學建“智慧洗衣房”,學生可掃碼洗衣
教職工養老保險參保工作一直是關系到教職工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前期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后,學校將此項工作列入實事清單。學校相關部門不等不靠、早做準備,在省市有關部門協調下,僅用2周時間就完成了正常需3個月才能完成的養老保險屬地參保工作,24萬余條數據、近4000人員的信息采集等工作被“頑強消化”,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校史館的升級改造是民生實事清單內容之一,改造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場地面積小、素材搜集難、人手短缺等各種不利因素,為保證校慶前順利開館,克服諸多困難,放棄暑假休息,倒排工期,扎實有序推進校史館工程改造、內容設計、實物布展等各項工作,保證了校慶期間校史館正常使用。
青島地鐵6號線建設是社會關注的重點民生工程,施工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技術難題,學校巖土與地下工程災害防控創新團隊主動作為,積極參與地鐵建設,20余名師生歷時10個月,安裝272個監測傳感器,先后進行50余次科研進展匯報,將創新方法應用到6號線建設中,保障了工程施工安全,縮短了建設工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長期堅持的項目持續辦。
辦實事清單中,有急需馬上辦的項目,還有一些需長期堅持的項目。針對這些項目,學校各級黨組織按照“不降低標準、不放松要求”的原則,持續做好辦實事項目的推進工作。
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學生、家長和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學校依托“青鳥計劃”幫助學生實習就業,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對接,校地協作共建“青鳥驛站”。按照“小型化、多場次、重實效”的思路舉辦專場宣講、組團招聘活動,2021年全年舉辦組團招聘41場,單位專場招聘900余場,線上大型招聘會6場,參與企業達2000家,提供近10萬就業崗位。受疫情影響,創造性地開創“大使代言助你就業——無企業進場”招聘模式,極大地方便了畢業生就業擇業,受到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廣泛好評。
山東科技大學舉辦“大使代言,助你就業——無企業入場招聘會
社會考試動輒數千人甚至上萬人參加,人員結構復雜,來源地比較廣,組織難度非常大。尤其是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在疫情防控和維持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雙重壓力下,學校主動作為,積極承接政府部門組織的社會考試,切實履行社會服務職能。截至2021年12月底,學校承接軍隊文職人員考試、一級建造師資格考試、二級建造師考試、青島市總工會社會工作專業人員招聘考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國家公務員、山東省公務員招錄考試等各類社會考試安排考場3590場次,累計考務人員和考生等參與人員122297人次,得到了北部戰區海軍、青島市人社局、青島市住建局、青島市招生考試院等考試組織單位的高度評價,部分考試已確定長期由學校參與承接。
常態化 長效化
實事辦得怎么樣,群眾說了算。
家住A區的退休職工鄧曉智在使用了企業微信網上充水電后,高興地說:“以后隨時隨地動動手指頭就可以充水電,太方便了!”據悉,山科大基建處近期更換了山海花園ABC區水電表近3000塊,初步建成水電智能充值系統,目前家屬區ABC區、人才公寓DE區全部實現手機、電腦自助充值、自助查詢、自動繳費,用戶足不出戶即可繳納水電費。
雷女士是來校探望山科大職工子女的一位家屬,卻意外接到通知,可以享受免費體檢。她連連說:“沒想到,真沒想到,太貼心了!”后勤產業黨委關愛教職工及家屬,聯合靈珠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學校65歲以上的教職工以及教職工家屬進行免費體檢,去年累計為237位老年人進行了檢查。
2021年注定是非同尋常的一年。
這一年,類似的實事、好事不勝枚舉。除列入清單的100項外,山科大各中層黨組織都在調研的基礎上組織了系列“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僅匯編成冊的《山東科技大學各中層黨組織“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總結材料匯編》典型案例就有厚厚的一大本。全校黨員個人也都承諾列出了自己的做實事清單,一個處處做實事、時時做實事、人人做實事的熱潮正在山東科技大學校園里蔚然興起,撲面而來的新風讓仍在疫情籠罩下的寒冬充滿春意,生機勃勃。
山東科技大學建重檐六角乾惕亭、消防步道,為師生提供了新的休閑、交流空間
做點實事不難,難的是長期堅持做實事、做好事。面對業已形成的良好態勢,山東科技大學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表示,下一步將從制度設計上,著手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長效機制建設,緊抓“實”字,突出“深”字,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工作成效,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建設高水平科技大學積蓄更多正能量。(信永華)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