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2日訊 9月22日,在平度市仁兆鎮竇戈莊村大蔥種植基地里,看著滿載大蔥的卡車向外駛去,大蔥價高暢銷,菜農們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菜農忙著收大蔥
進入9月以來,在該鎮大蔥基地里,每天都有十幾幫務工人員重復著拔蔥、捆蔥、搬運、裝車的工作。雖然,收獲大蔥勞動強度大,村民們依舊干勁十足。
今年仁兆鎮在收獲大蒜后,共計種植大蔥近4多萬畝五萬畝,大蔥作為“短、平、快”農作物種植產品,全鎮培育200多名大蔥購銷商,采用 “公司+合作社+購銷商+農戶”發展大蔥種植的新路子;南淖泥溝村黨支部書劉先學常年搞大蔥購銷,每年購銷大蔥上萬噸,是演進聞名的“大蔥王”。
青島學廣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劉學廣今年種了200畝大蔥,進入收獲季后,來自北京、鄭州等地的蔬菜販子早早地來到仁兆鎮,搶購平度大蔥。“今年的大蔥不愁賣,我們坐在家門口,大蔥就能賣出去。”劉學廣高興地說。
率先實現機械化種植
平度大蔥種植歷史悠久,跟大蔥種植有關的牛人也很多。南村鎮沙梁村的綦博興研發的大蔥收獲機獲得了實用新型發明專利的證書。平度市仁兆鎮的80后小伙劉德波,已經不僅僅是一名農民發明家,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農民創客”,他發明了榮獲4項發明專利的 “大蔥一體機”,最終實現發明成果的順利轉化。
記者從平度市農業部門了解到,目前,該市每年大蔥種植面積在8萬畝以上,并在全國率先實現大蔥生產的全程機械化。
今年,平度大蔥每畝產量可達到5500公斤,目前地頭收購價格2.2元每公斤,每畝收入超過1萬元,優良的區位優勢和科學的種植方法試種取得了成功。看到大蔥獲得豐收,并且不愁銷路,村民們對種植大蔥增添了信心。“我家種植了5畝大蒜,收獲后就栽了5畝大蔥,今年價格高,比種玉米劃算多了。”村民劉學民高興地說。
仁兆鎮發展蔬菜產業不僅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還帶動了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張百成是竇戈莊村民,他成立勞務公司,組織村民抱團務工,村民不出鎮就可以務工,每天300元到500元的務工費,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既有收入來源,還能照顧到家庭,日子越來越有盼頭。”村民竇在永說。今年仁兆鎮種植的4萬多畝大蔥收入在4個億。同時,將直接帶動2000多戶村民務工增收。
平度人把大蔥種到全國
“高峰時日交易量3000多噸,前來交易的大貨車100多輛,目前,南村鎮洪蘭村應該是全國最大的大蔥交易集散地。大蔥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東北三省等地,這種情況將持續4個月左右。 ”平度市農業農村局蔬菜站站長陶躍順告訴早報記者。
南村鎮素有大蔥種植的傳統,大蔥種植歷史悠久。明朝時,大沽河西岸一帶(今平度古峴、仁兆、南村等地)栽培姜家埠大蔥已經很普遍,值得一提的是在1552年,這里的大蔥被明世宗嘉靖皇帝御封為 “蔥中之王”。
“除了在平度種植大蔥外,我們平度人還把大蔥種到外地,一些大戶在內蒙、東北、甘肅等地種植大蔥。”平度市大蔥協會會長孫立健說,除了在全國很多地區種植大蔥,平度當地繁育的大蔥苗也成了香餑餑。今年,平度當地繁育的大蔥苗很多賣給了啟東大蔥業戶。
青島銳陽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呂仁智介紹,今年他在江蘇包了200畝地種植大蔥,目前這些大蔥長勢良好,預計春節前就會上市。(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陳勇 通訊員 崔汝平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方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