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葡萄一個2畝的大棚純收入30萬元,今年又是個豐收年。”平度市仁兆鎮沙北頭村種植戶王雪峰高興地說。進入9月中旬,沙北頭村的蔬菜專業合作社一派忙碌景象,秋季的盆景葡萄開始上市,正在根據訂單陸續發往全國各地。據悉,青島沙北頭蔬菜專業合作社由沙北頭村黨支部發起成立,通過成立合作社黨委、建立莊戶學院和農民創業園、發展電子商務,走出一條“合作社+基地+莊戶學院+農戶”的富民發展路子,帶動了農業產業創新發展,有力地助推了鄉村振興。

建農民創業園 價值在產業鏈上提升
記者在種植大棚看到,盆景葡萄大概一米多高,藤蔓長在花盆里,每盆都結出了晶瑩剔透的紫葡萄。在生產大棚里盆景葡萄生產基地負責人竇澤英,正在修整葡萄枝葉,她介紹說“盆景葡萄每株都是連在地里生長的,并非大多數人認為的將葡萄簡單地移植到花盆中,這屬于技術活,不是一看就會的,我們合作社有莊戶學院,聘請專家和種植能手專門負責技術培訓。”
據了解,為了適應高端市場需求,2014年,青島沙北頭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了沙北頭農民創業園,建起了占地150畝的設施大棚,引進盆景葡萄種植技術,經過反復摸索試驗,兩年后終于試種成功。2016年,首批近3000盆葡萄被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客戶收購一空,純收入超過20多萬。2018年青島上合峰會盆景葡萄成為指定產品,被國內外貴賓青睞。合作社趁熱打鐵,又新建了15個葡萄盆景大棚,嘗試栽培火龍果、荔枝等新品種。
“通過控制種植大棚的溫度和濕度,平度沙北頭創業園實現盆景葡萄基本上實現工廠化生產。”青島沙北頭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桂欣說,合作社于2019年注冊成立青島沙北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盆景葡萄、鮮食葡萄的研發、市場開拓、銷售,目前與黑龍江北大荒集團、北京、河北等地開展合作經營,作為生產基地銷售產品。目前,通過嚴格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合作社可以根據不同時節生產出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的盆景葡萄,實現了傳統農業向觀賞農業、創意農業轉型。

四季都能成熟 葡萄盆景成陽臺新寵
“現在我們的盆景葡萄從5月份陸續上市,持續到春節前,現在20000盆都被客商就預定了,這些葡萄已經成為不少人的‘陽臺新寵’。”王桂欣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傳統的大田葡萄畝產量在25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10元的高價算,一年只產一季,收益在25000元左右。相比而言,盆景葡萄每畝900株,每株葡萄一年結兩次果實、每次兩盆,每盆價格100元左右,每畝收益可超過28萬元,是平度傳統葡萄種植收益的10倍以上。
“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支撐,2017年我們創業園的盆景葡萄已經試種成功,10個大棚的葡萄輪流上市,我們通過在各個大棚中控制不同的溫度和濕度,做到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能有葡萄成熟。”王桂欣告訴記者,合作社專門成立科技研發團隊負責生產技術指導,而且從國外進口了生產基質,研究模擬季節小氣候,從而實現了盆景葡萄一年四季都能成熟,梯次上市,每季約20000盆。
據了解,盆景葡萄既可以品嘗,又可以觀賞,在家里、在賓館、在會議室、在超市擺上一盆,絕對顯得高雅、時尚,葡萄寓意多子多福,是走親訪友的絕佳禮品。盆景葡萄一般掛果可以持續2-3個月左右,這一創新技術發明,不但提高了土地附加值,而且引領了消費新時尚,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趟出一條產業振興的新路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馬丙政 崔汝平)
責任編輯:方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