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和老公出去吃飯,兩個人邊吃飯邊聊天,聊著聊著,突然很感慨,說這些年來,好像我倆在一起的大部分時間都耗在了吃飯、聊天這兩件事情上。
從學生時代天天在外面吃,到后來一屋二人,一日三餐;
初雪的時候,兩個人會約好,一起去吃火鍋;
在外旅行的時候,也常常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吃的,然后坐在飯桌前,天荒地老、無邊無際地聊起來。
兩個人的愛情以及婚后的生活,就是在這煙火氣息中,一點點鋪陳開來。
這樣子的閑適平淡,的確和當初剛剛戀愛時所想象的轟轟烈烈大不相同。
坦白來說,我一直以為愛情也好,婚姻也罷,都是要找一刻骨銘心之人,愛到山崩地裂之時。
及至真的結了婚,才發現那樣子的愛情,未免太虛妄,一旦置于婚姻,多半也失望。
然后才漸漸明白,真正接地氣地愛一個人,必須能做兩件事情:一起吃飯、一起聊天。
一個真正適合你的人,一定是聊得來的人。
不要以為聊天是一件小事情,放眼我們四周,有多少夫妻能認真聽完對方說的話?
02
能找到一個你說什么,都有興趣和你聊下去的人,需要的不是一點點的運氣。
耐心,他要有。
而不是:“別煩了,行不行!” “我想一個人靜一靜?!?/p>
然后一瞬間,你所有想說的話都沉在心底,你們之間漸漸相對無言。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你感到最絕望的一刻是什么?
不過就是:在某個深夜,你忽覺人生清苦,看到躺在身邊的人,擁住他,想說一兩句話。
他抬了抬手,掃開你的臂膀,回一句:“幾點了,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漫天星辰,月落烏啼,燈火明滅,人聲沉寂,呵,孤獨得可怕。
懂,他也要有。
而不是:“我不知道你在說什么?!?/p>
真正相互了解的人,都是心照不宣的,長時間的不被了解,會淡化彼此的愛。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把“聊得來”當作愛的回應。
不惑之年尚未結婚的王志文參加訪談節目,談起婚姻問題時說自己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人。
朱軍問他:“什么是合適的人?”
他答:“能隨時隨地聊天。”
同樣的,還有趙又廷,他在金星訪談時坦承自己是一個無趣的宅男。
唯獨遇到高圓圓,一切都不一樣了。
他說,他倆話很多,永遠都有聊不完的話題。
04
關于吃飯,就更不用多說了。
兩個人彼此相愛,最期待的那一點溫暖不就是夜幕降臨,昏黃的一盞燈光下,彼此坐下來,就著熱騰騰的飯菜,吞咽盡一天的辛苦奔波。
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里,何炅和黃磊生活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偏遠鄉村,每天都在為一頓飯而忙碌。
他們最開心的時刻,是老朋友到訪,他們端上自己的拿手菜,和朋友們酣暢淋漓地聊起來。
時光在那個小小的院子里變得很慢很慢,慢到只剩了兩件事:吃飯、聊天。
看節目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什么是何炅和黃磊向往的生活。
后來終于明白,大部分人,一生所求,不過就是能開開心心吃個飯,有人聽聽自己的心事。
就像黃磊在節目里所說的那樣:
年輕的時候呢,總以為愛情啊、生活啊都是么么噠,萌萌噠。
后來才發現,如果兩個人只有么么噠,那么日子一定過得疙疙瘩瘩。
真正的過日子,一定要找個能聊天、能吃飯的人在一起。
我想,這也是黃磊和孫莉這么多年來,始終幸福的原因。
他們真正懂得什么是婚姻,什么是生活。
04
我們最怕一生孤獨,我們最怕無人相知。
一個能一起吃飯的人,是最長情的陪伴,一個能聊得來的人,是最好的知己。
尼采曾說:
婚姻生活猶如長期的對話。
當你要邁進婚姻生活時,一定要先這樣反問自己:
你是否能和這位女子在白頭偕老時,仍談笑風生?
婚姻生活的其余一切,都是短暫的,
在一起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對話中度過的。
所以,找一個能一起吃飯、聊天的人吧,這是婚姻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務實的需求。
要不然我們日日相對,夜夜同眠,憑什么打發時光,又怎么排遣郁悶。
晚上,照舊散步。
月影交錯的小花園里,有一女子拉著男人的手,一雙臉仰起來,天南地北,英雄美人,有說不完的話。
月色落進她的眼眸里,泛著柔軟天真的光,他癡癡地看著她,被她的笑語牽引到遙遠的喧囂之外。
心都要化了,不禁借此想象開來——一個叫做妻子的女人,洗手羹湯,一個叫做丈夫的男人,熟稔地從柜櫥里拿出圍裙,輕輕為她系上,她回頭對他一笑,什么都沒說,又什么都說了。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
是誰跨過人來人往,卻耽于晝夜、談笑與愛。
原來,愛是一起吃很多很多的飯,說很多很多的話,把一個又一個無聊睡過去。
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你覺得自己和伴侶能吃到一起、聊到一起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