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節里話豐收。9月22日,正值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記者來到威海農村一線,傾聽來自基層的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幸福故事。
“威海蘋果”品牌越叫越響
9月22日,威海文登區匯潤現代果園示范區里,一簇簇青綠色蘋果壓彎了樹枝,清新果香縈繞整個果園。
“再有幾天,這批明月蘋果就能下樹了。”看著掛滿枝頭的果子,山東匯潤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斌心情格外明媚。匯潤現代果園主要種植黃金富士、威海金(維納斯)等品種。到10月中旬,這里的蘋果將大量采收。
產量比去年多了些,但張斌一點兒不愁銷路。“今年,公司引進了首套自由活盤式蘋果智能分揀系統,可以對蘋果進行大小分級、糖分檢測等多項操作,通過標準化管理,確保同一箱蘋果口感一致,銷路更廣。”他介紹,今年我市農產品“觸網”程度更高。蘋果成熟后,將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銷售,較往年更加方便。
這樣的例子,在威海市屢見不鮮。近年來,“威海蘋果”等地方農產品牌入選國家級、省級榮譽,農業品牌越叫越響。威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威海已率先在全國發布現代蘋果威海地方標準32項,西洋參地方標準3項,正用標準化、品牌化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綠水青山更有“精致范兒”
晨光熹微,威海環翠區嵩山街道五家疃村迎來新的一天。已近耄耋之年的村民許廷敏輕松走在山路上。自從村里修起新路,他來山上散步更方便了。
“前幾年這片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現在不一樣了。”許廷敏笑著介紹,打從兩年前政府把村里的土路全修成瀝青路,不光村民,車輛出行也便利了不少。
不光是修路。兩年來,嵩山街道因地制宜在這里規劃輕戶外運動小鎮,不僅規整道路,還規劃山地自行車賽道、特色民宿、童憶園等30個特色節點,形成了一個以“輕戶外”運動休閑為主題的樣板片區。
同時,嵩山街道將村里廢棄的采石場改造成戶外劇場。現在,這里已經成為附近幾個村的文化娛樂中心。吃完晚飯來這里散步跳舞,成為不少村民的習慣。
五家疃村只是威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威海市開展以“三清一改”為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截至目前全市清潔村莊覆蓋率已達到95%。威海市還將創建23個省級、71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世外“萄”源日子甜
榮成崖西鎮村民王永蘭心里,有這樣一筆“幸福賬”:“從前辛辛苦苦干一年,一畝地也就賺五六百,現在不僅合作社有分紅和租金拿,一個月光工資就能賺3000多元!”
眼下,正是流連紫云農場的采摘旺季。葡萄藤下,游客們吃得滿口香甜。看著院子里的“甜蜜”景象,王永蘭心里也挺美。如今,她不再披星戴月的伺候自家土地,而是在流連紫云農場當起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為啥不再過辛苦日子?自打村里有了葡萄合作社,自己也就有了份新工作——在流連紫云農場幫忙。“自耕地交給合作社,省心又賺錢!”王永蘭說。
流連紫云農場負責人劉永波是王永蘭的老鄉。他介紹,農場建立的初衷,就是帶著大伙兒一起奔小康。通過高標準、高質量的規模化種田,帶動集體和農民實現“雙增收”。
沿著流連紫云農場一路走來,眼前滿是初秋的豐收景象。在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威海市新增市縣鎮三級樣板片區70個,總數達到80個,覆蓋全市62處涉農鎮街近700個村莊,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精致畫卷”在威海大地徐徐展開。(Hi威海客戶端記者 睢瓊 李木易 孫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