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訴人:許婧(化名)
●性別:女
●年齡:29歲
性格獨立我像男孩
從小,我就是個思想獨立、敢打敢拼的女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個“女漢子”。母親常對我說:女孩要文文靜靜的,你總風風火火的,以后怎么找對象?我不以為然地說:找不到就不找唄,誰說女人一定要找對象,一定要結婚?
大學時,我讀的是外語專業,全院加起來也沒幾個男生,同學中溫柔漂亮的女孩比比皆是,連她們都形單影只,像我這樣的就更沒戲了。大學四年里,我竟從沒談過戀愛,直到去韓國讀研,我才在那里遇到了愛情。

出國讀研遇到愛情
男友名叫鄭超,和我是在一個同鄉會上相識的,他大我一歲,是一所大學的碩博連讀生。當時,他韓語不太好,許多作業都沒法獨立完成,而我英語一般,正好需要他的幫助。慢慢地,我們從學習對子自然變成了感情對子。
鄭超學的是納米材料與技術,是個專業性很強的學科,他經常要搞研究,寫報告,一忙就是一天。而我的專業相對就較為輕松,所以自從戀愛后,無論什么事都是我去忙,大到跑使館、找工作,小到買菜做飯、洗洗涮涮。
考上博士想法變了
鄭超很感激我,說自從認識了我,他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只好好搞研究、做學問就行了。我說:你是個高科技人才,將來是要干大事業的,我愛你就愿意為你奉獻。很快我就碩士畢業了,我本想回國找工作,可鄭超卻舍不得和我分開,就勸我留下來陪讀。
思來想去,我決定先考博士,考不上就找份工作。經過一番苦學,我真的考上了博士。隨著知識的增加,我的想法也慢慢變了。我覺得女人也要有自己的事業,沒必要為了男人犧牲自己。鄭超很支持我的想法,說他也喜歡兩人在事業上比翼齊飛,還說等他畢業了,就找份工作給我陪讀。
父母催婚我倆抵觸
接下來的兩年,是我和鄭超最快樂的時光。平時我們各忙各的,只有在周末才能在一起團聚。放假后,我們就去打短工,掙了錢就出去旅游。我的國內同學基本上都已結婚生子,他們常在電話和微信里跟我抱怨生活的煩惱。與他們相比,我沒有父母的嘮叨,沒有工作的壓力,沒有家庭的牽絆,沒有生活的瑣碎,每天的日子都滿是開心和快樂。
我倆過得充實自在,可雙方父母卻急了,他們整天催我倆結婚,說學問再大也不如有個幸福的家。對鄭超來說,可能結婚不會影響事業,可我就要面臨生孩子、帶孩子和一大堆家務活,還要應對娘家婆家的事,想想我就頭大。眼看又到春節了,盡管我們不能回家,但父母肯定又會跟我們嘮叨結婚的事。唉,我真希望和鄭超永遠保持現在的狀態。(文中人物均為化名)(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李慧/文 圖/司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