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場里,AI算法能模擬農業“老把式”
生產率提高50%、作物價格提升20%,數字賦能讓青島農業闖出新天地
新時代是數字的時代,傳統農業看天吃飯、憑經驗種地的問題,都將被數據重新定義。作為京東科技集團在青島合作建設的首個“數字農場”,位于萊西河頭店鎮的京東數字農場項目是數字賦能農業的一個樣板。如今,項目一期25個智能大棚已投入使用,依托每個大棚獨立的“智慧大腦”,種植的小番茄享受“私人定制”的生長環境,借助京東電商渠道銷售到全國千家萬戶的餐桌。數字賦能正讓青島農業闖出新天地。
青島河頭店鄉村振興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家磊介紹,該項目由青島河頭店鄉村振興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投資,京東科技集團負責運營、管理、銷售,項目總投資3.3億元,占地1800畝,分三期實施。截至目前,農場一期混凝土基礎已全部完成,25個大棚已投入生產并產生收益,預計10月一期100個智能大棚全部竣工。
在每個造價高達70萬元的智能大棚內,這些有機小番茄享受著“私人定制”的生長環境。“這個數字農業園區采用專家強化型人工智能算法,每個棚都有一個獨立大腦,實時控制被、膜、窗等執行部件,使棚內光照、溫度、濕度達到最佳平衡狀態,從而給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張家磊告訴記者,這個獨立大腦并非從天而降,而是一點點構建起來的,“我們專門聘請種植小番茄有幾十年經驗的老農,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將他們的種植經驗沉淀和優化,再根據每個大棚的特點‘因棚施策’。”基于AI驅動的智能環境和水肥決策系統,為種植管理提供準確數據和決策支持。在這一個個智能大棚內,夏季不需用風機濕簾,冬季不需用暖氣,即可實現全年生產。
據介紹,“數字農場”讓勞動生產率提高50%以上,單位面積產量提升10%以上,水、肥、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率降低10%以上。此外,種植的小番茄由于口感好、賣相好,價格也比以前提升20%以上,批發價就達到6.5元/斤。“不僅賣小番茄,未來我們還籌劃賣碳指標。”張家磊笑著說,“數字農場”采用德國最先進的超低能耗被動式技術,配合人工智能數字化控制系統,實現達到國際標準種植環境的最低負荷。以空氣源熱泵為例,1600平方米標準棚,每棚每年運營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6噸,按照國際平均能耗計算,園區一期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1600噸。在“雙碳”大背景下,這些指標未來都將具有經濟價值。
作為青島市首個現代農業場景應用實驗室,該“數字農場”還與京東達成協議,將多方資源在實驗室耦合形成的被動房大棚技術打包形成“一站式”解決方案對外推廣,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青島日報2022年1月21日2版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