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各大中小學都陸續放寒假了,這也是“雙減”政策落地后的第一個寒假。
北京西城區“雙減”工作專班辦公室近日(20日)發布了關于學而思培訓學校違規開辦寒假培訓班問題的通報。與此同時,河南于近日發布通知,要求綜合運用明查暗訪,對轄區內所有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加強巡查,嚴禁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違規開班等問題發生。
“雙減”政策在這個寒假落實情況如何?教育與減負如何更好地實現平衡?
有坦然有焦慮
家長心理狀態五花八門
“雙減”之后的第一個寒假,各地的非學科類興趣培訓熱度不減。北京東城區的一位小學家長王先生說,上下午分別給孩子安排了不同的興趣班,“在家附近報了一些藝術類的班,鋼琴班、舞蹈班之類的。學科類的教育,主要是我們自己教一教。”
相較于往年的寒暑假,不少家長覺得自己“佛系”了很多。有家長表示,自己往年寒暑假會給孩子報英語培訓班,“以前可能還會有壓力,因為雙減,今年不想報了。大家都不上,同一起跑線,也沒多大壓力。”
河南鄭州李先生的孩子在當地一所重點學校就讀,放假前,剛和孩子一起簽了《寒假期間拒絕參加學科類培訓的承諾書》,承諾不參加違規學科培訓。
但是,一些進入到初高中階段的學生與家長,也會擔心孩子在寒假期間不能合理利用好時間。
廈門一位家長告訴總臺央廣中國之聲記者,放寒假以來,因為學習問題與孩子溝通過好多次,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浙江一位家長說,自己仍然想利用長假讓孩子在學科上超車。“其實培訓班如果只是做一些預習或者做一些對不足地方的彌補,我覺得還是需要的。擔心家長會教錯,我們還是要去尋找更加專業的人來幫助我們輔導小朋友的學習。”
有培訓機構以“定制班形式”
暗中開展學科類培訓
有一些家長通過定制、興趣愛好等方式,讓孩子參加培訓。
一位家長說,自己給孩子報了“閱讀一本書”的培訓,實際上是英語補習。
北京西城區“雙減”工作專班還接到市民舉報,通過核查發現學而思培訓學校以“定制班形式”面向部分高一學生組織學科類培訓。工作專班認為學而思培訓學校嚴重違反相關規定和“雙減”政策要求,對其進行通報批評,并責令其停止所有培訓行為,限期整改。

北京市西城區有關部門對學而思的通報
一方面仍有升學壓力,另一方面減輕課業負擔需要落實。長假期間,在兩者之間如何找到平衡?對學生、老師、家長來說,有一定難處。
山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說:“從學校層面來說,不同年級的政策不太一樣。一二年級可能落實得還挺到位,但是年級越高的話,學校可能也不敢放。有時候老師也會跟家長說,每兩天需要做一套題之類的。因為無論是后面的考評還是學生成績的評價都還在。”
北京某重點學校的學生說,以前每個假期自己都會參加學科類培訓,今年寒假沒有培訓,面對較為薄弱學科,自己還是有些擔心,“已經沒有了校外機構的重點輔導,我有時會對個別知識點感到迷茫。”
為助力“雙減”同時平衡學習需要
多地學校推出各項措施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認為,平衡學習與減負,首先要從觀念上正確認識假期的作用,保證孩子生活能夠張弛有度,進而引導學生在假期中保持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是更為有效的方法。
“對整個寒假的安排,我仍然認為首先家長要解決觀念的問題。我們為什么要規定寒假、暑假呢?就是一張一弛。”陳志文表示:“寒暑假本質就是讓孩子放下課堂的學習。除了休息,還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無論是體育的還是社科類的。”

資料圖
為了助力“雙減”同時平衡學習需要,多地多所學校也推出了各項措施。
江蘇省教育廳下發寒假通知,其中提到各地各校要切實將“雙減”要求從學期延伸到假期,嚴格控制各學科假期作業總量,提高作業布置質量;
湖北武漢開展寒假期間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行為專項整治;
浙江省、上海市等地推出了系列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條件。一些學校也在“雙減”大背景下,安排了假期的定時輔導,為學生進行學科答疑。

資料圖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從更長遠來看,如果能根據學生成長采取具體措施,將能更好地落實政策。“對培訓機構的處罰是一個措施,同時一定要明確‘雙減’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給學生成長創造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解決培訓機構的問題只是一個實現目標的措施,本身應該是提高教育的質量。”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