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支撐
——住青省人大代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話“科技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要求山東“努力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并圍繞科技政策扎實落地專門進行部署,進一步凸顯了科技創新的極端重要性。省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重點工作時指出,要堅定不移強化科技創新,持續推進“四個一批”,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支撐。
“繼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重大平臺發展”“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加速向企業匯聚,持續壯大創新型企業隊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更好激發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連日來,參加省人代會的住青省人大代表圍繞科技創新話題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重點工作時提出啟動基礎研究十年行動,省級財政基礎研究投入增長10%以上,這讓我們科技工作者深受鼓舞。”省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青島科教園發展中心主任孫松在發言時說,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孫松表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強基礎研究作出系列戰略部署,國家有關部委對科技政策進行多次調整,比如在考評體系上提出“不以論文論英雄”,推動我國基礎研究取得顯著進步,“我省此次把基礎研究擺在重要位置,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符合全省發展實際,需要久久為功地抓下去。”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揭榜掛帥”制改革,探索推行技術總師負責制,試點推進“賽馬制”。省人大代表、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電氣調試首席技師周勇深以為然。53歲的周勇不僅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領銜人,還是青島高級專家協會產業技能分會的負責人。在他看來,攻克創新技術,“揭榜掛帥”益處多多,“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體現了以需求為牽引、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思路,形成了一種新的科研組織形式,真正讓科技創新有了汩汩不息的源頭活水。”周勇介紹,為更好發揮產業技能分會的作用,去年12月,他發起成立“青云島”技能服務企業平臺,廣泛聚集高技能人才“上云”,通過實行“揭榜掛帥”,集合優勢資源,形成創新合力,有效幫助各類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或協助技術攻關,大大激發了高技能人才的創新活力。
企業是最重要的科技創新主體,企業創新活躍,發展才有持久的動力。“創新是紡織企業轉型的必由之路。”省人大代表、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為東介紹說,2014年,他帶領企業技術團隊以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為切入點,歷經6年多、5000多次的研究試驗,一步步在關鍵核心技術和相關裝備制造方面實現重大突破,不僅有效降低了成本,也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我們將繼續圍繞產業鏈構建創新鏈,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研發中心、時尚創新中心和綠色制造中心,加快對核心產品、核心技術、核心能力的培育,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同時,加快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示范車間建設,研究解決產業化過程中的‘卡脖子’技術難題,盡快形成產能,引領傳統紡織產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省人大代表、青島紅領集團總裁、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蘊藍印象深刻。她認為,“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保護在創新發展、打造品牌、規范市場、對外開放等方面的作用將日益凸顯。當前,對標國內外知識產權保護高標準高水平,我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還存在一些短板,表現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有待提高、知識產權宣傳工作不夠充分等,建議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產權宣傳工作統籌和分工,打造知識產權宣傳活動品牌,提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寶貴財富。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科技人才分類評價、科技成果評價改革。省人大代表、青島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副主任欒洪文說,去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落實過程中,我們感覺到貫通領域受益面還比較窄,企業積極性有待提高。”欒洪文建議,應當進一步破除“四唯”傾向,注重技能貢獻,對有絕招、絕技、絕活等真才實學,業績顯著、貢獻突出的高技能領軍人才,可拓展資格評價內容,建立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同時,將職稱與福利待遇、晉升通道緊密相連,并形成完備體系,樹立鮮明的人才評價導向和用人導向,真正發揮職稱對一線工人的鼓舞和激勵效應,讓更多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發揮作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成龍)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