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展專題對接行動、開通融資服務專線、組建金融輔導隊……青島市2022年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春雨行動”近日啟動,行動將貫穿全年。為方便企業查詢,開通服務專區,實現移動端一鍵匹配企業最佳政策方案,一鍵獲得金融專業服務。這是當前青島聚焦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場景。
實體經濟是青島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尤其是制造業乃立市之本、強市之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青島,對青島制造業給予肯定并寄予厚望。日前召開的青島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聚焦實體經濟振興,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強政策創新供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民營富市,實施制造業提振計劃、現代服務業提升計劃、民營經濟壯大計劃、營商環境創優計劃,進一步提升實體經濟的實力。堅定不移抓好實體經濟,已成為全市的共識。
既要保持戰略定力,也要識變應變求變,為“青島制造”打開新天地。近年來,青島經濟增長主要得益于產業支撐。以制造業起家的青島,擁有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涵蓋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39個,被譽為“品牌之都”。2021年11月,賽迪顧問發布《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1)》,青島名列全國第七,連續三年排名上升,重回“第一梯隊”。青島的轉型路徑值得肯定,但產業結構依然存在短板。2022年市級重點項目就突出實體引領,關注高端裝備制造,大力向數字產業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傾斜,著力拓產業鏈條、補產業短板。只有正確處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制造業和其他產業的關系,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才能讓實體經濟更結實、更健康,核心競爭力更強。
加強政策創新供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實體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當前,世紀疫情仍在持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必須做好制度創新,幫企業減負紓困,提振信心。去年以來,青島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來抓,聚焦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居宜業四個重點領域,堅持問題導向,具體化、項目化、清單化,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去年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30余萬戶,創新創業活力不斷釋放。今后還應進一步深化財稅、金融、科技等體制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靠實體經濟起家的青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穩住實體經濟,就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就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就能讓青島更加富有實力,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王學義)

青島日報2022年1月25日2版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