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動腦筋找到“有效需求”
連日來,位于膠州市膠萊街道的青島綠村農業合作社忙得熱火朝天,每天2000多棵貼著統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膠州大白菜”,從這里的倉庫發往全國各地。地理標志與產業融合讓農民訂單增加、收入增長……新年伊始,“聚焦有效需求牽引,千方百計穩增長”已成為青島全市上下的自覺行動。
有效需求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日前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聚焦有效需求牽引,千方百計穩增長。要鞏固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態勢,增強投資、消費、外貿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協調拉動作用至關重要。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供給側與需求側協同發力,尤其應注意創新思維、精準施策。
培育有效需求,重在“有效”二字。1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堅持不搞“大水漫灌”,有針對性擴大最終消費和有效投資。以有效投資對沖需求收縮,要清楚短板在哪里、需求在哪里,投資就指向哪里。2022年青島提出持續鞏固“項目落地年”成效,開展新都市建設行動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城市品質,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而新基建突破行動,則是著眼未來,瞄準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領域,為產業升級開辟新賽道。
要有創新思維,更好發揮消費主引擎作用。2021年我國消費市場基本確立了復蘇向好的走勢,國內消費市場的穩定性、韌性和底盤作用進一步增強。在這種整體態勢下,消費市場也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年輕群體、新國貨等消費創新加快顯現;數字化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渠道深度融合;城鄉多層次消費體系加快形成等。這些變化,在青島體現都很明顯。要更好發揮消費主引擎作用,就要善于從市場的分化重組中培育新機。比如,有效拓展城市消費時空,持續推動“夜經濟”發展,不斷健全農村物流體系等,從供給升級、渠道重組、市場重構等多方面推動消費市場創新發展,從更高層次上滿足消費者需求。
直面挑戰,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外貿是青島暢通雙循環的重要支點,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牽引作用。2021年青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8498.4億元人民幣,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第五。在全球貿易投資低迷、外需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如此表現讓人眼前一亮。2022年面臨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再疊加2021年基數較高的因素,青島外貿高位再增長面臨不小壓力。但是,預估困難是為了直面挑戰,我們承受壓力,也積蓄動力。利好因素也在集聚,從中央到地方都給予了不少政策支持。青島還擁有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開放平臺。越到關鍵時刻,越能檢驗城市的胸懷、擔當與能力,越能看出城市的硬實力、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要努力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各類開放平臺能級,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這離不開知重負重的膽氣、攻堅克難的勇氣、事爭一流的銳氣。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聚焦有效需求牽引,是系統性、綜合性工程,要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加快形成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如此就能讓城市發展步伐更穩、更快,后勁更足,讓青島更加充滿活力、富有實力、獨具魅力。(王學義)
青島日報2022年1月21日2版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