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5日訊 今天是小年,一大早,市北區威海路232號樓組長張永聚便和鄰居們一起給電梯“裝扮”,懸掛節日裝飾、張貼“福”字。對于鄰居們來說,今天還是個重要的日子——臺東街道沈陽路社區威海路232號加裝電梯啟動儀式舉行。

儀式上,居民代表獻上錦旗,合照留念,定格在照片上的一張張笑臉,洋溢著滿滿的幸福。而為了這一天,他們已經等了3年。
“我和老伴兒在這里住了24年,剛搬進來時,這個小區可是這一片兒的高質量商品房,當時沒覺得上下樓不方便,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漸漸覺得吃力,裝電梯的想法便越來越強。”74歲的老人王平珍患有腿疾,平日必須拄著拐杖行動,老伴兒不放心,幾乎時刻陪護。“我們如今下了電梯走幾步就到家了,我一個人也能下樓溜達了。”
“這真是個大好事兒!裝電梯政府補貼20萬,剩下的錢分攤到每戶也就3700多塊,這錢花得值!”看到觀海新聞記者采訪,買完菜正準備回家的居民張淑美停下來,忍不住打開話匣子。“以前買完菜回家,都得給家里打個電話,讓老伴兒下來接。孩子心疼我,張羅好幾次讓我去她家住,我沒同意。這里都是老鄰居,大家感情好,附近有早市、公園,生活也方便。”張淑美告訴觀海新聞記者,她在這一片兒長大,后來棚戶區改造異地安置后,因舍不得這里又在這兒買了房子,這一住就是20多年。3年前,部分居民就萌生了給老樓加裝電梯的想法,但由于當時的政策為“一票否決權”,再加上時任樓組長搬家等多種原因,這個事就被擱置了。直到去年3月,才重新被提起。

老房子加裝電梯需要獲得樓棟里大多數業主的支持,一般難點集中在一、二樓用戶,但威海路232號卻有所不同。威海路232號是建于1997年的商住混合老樓院,居民樓建在三層網點之上,加裝電梯后,居民可以乘電梯直達網點房之上的大平層,一、二樓用戶同樣受益。“我們小區共有11個單元132戶,除了長期外租和持觀望態度的居民外,有86戶同意。”樓組長張永聚告訴觀海新聞記者,自打居民再次提及安裝電梯事宜后,他就組建了電梯小組,挨家挨戶地征求意見,和街道、社區聯合,選擇施工單位,加快推進實施,終于在去年9月9日動工,歷時4個月竣工并通過驗收。

“別看網點只有三層,但因為是老樓,樓梯陡、樓層高,相當于居民樓4層樓。在這里住的,幾乎每戶都有60歲以上老人,年齡最大的96歲。”張永聚介紹,自電梯裝上后,已另有5戶原來持觀望態度的住戶改變想法,申請使用。
老樓加裝電梯不僅有助于緩解老年人“上樓難”,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的有力舉措。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北區城管局正在積極統籌全區老樓加裝電梯工程進度,截至目前,共有100多處老樓加裝電梯工程具備施工條件,其中30多處已辦結前期相關手續,22部電梯已經施工完畢并投入使用。對于多數居民較為關注的電梯使用安全問題,市北區也積極作為,連續6年為7700余臺在用電梯購買責任險,電梯投保率100%,特種設備定檢率達到100%。(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