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7日訊 加快氫能的開發利用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為此,青島提出了打造“東方氫島”的發展目標。作為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中的重要一極,青島西海岸新區定位為南部氫能創新發展實驗區,在推動氫能創新發展方面先行先試。1月24日,《青島西海岸新區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印發,提出了新區氫能產業發展的空間布局、重點產業、重點工程等內容,明確了氫能產業發展“路線圖”。

西海岸新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史桂龍介紹,新區將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港口、產業等方面優勢,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持續擴大氫氣制取規模和完善基礎設施,逐步拓寬氫能應用領域,探索氫能多樣化應用,不斷增加氫能消費端份額。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驅動下,新區發展成為國內氫能發展先行先試的樣板地區之一,形成具有特色的氫能產業發展格局。
根據《規劃》,西海岸新區氫能產業發展分為近期(2021-2023年)產業培育階段、中期(2024-2025年)產業加速階段和遠期(2026-2030年)產業成熟階段三個階段,確立了10項主要發展指標。其中,第一階段產業培育階段,新區氫能產業累計產值達到50億元,氫氣總產能達到28萬噸/年;氫能示范應用目標為建成加氫站5座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數量達到500輛以上。到2030年,氫能產業累計產值達到300億元,氫氣總產能達到50萬噸/年;建成加氫站30座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數量達到3000輛以上。
2020年出臺的《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顯示,青島的目標包括2030年建成加氫站50座以上,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達到8000輛,氫能產業年產值達到500億元。此番西海岸新區提出的目標中,無論是加氫站還是氫能產業年產值,均超過青島總體目標的一半。
《規劃》提出構建“兩區、兩港、兩軸、一鎮”的氫能產業格局,以制氫資源優勢為保障、以港區氫能綜合示范為引領、以氫能片區高質量發展為引擎,通過兩大氫能交通示范線連通氫能產業重點區域,形成協同共進、多元高效的氫能產業生態。
其中,“兩區”為東西兩大氫能片區,東部片區以科技創新、人才聚集為主要功能,重點引進培育國際一流的氫能技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檢測認證平臺,打造全國領先的氫能產業核心技術創新高地;西部片區以規模化制氫、示范應用、高端制造為主要功能,重點推進加氫站示范建設,開展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重卡等氫能交通示范運營,推進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試點氫冶金、氫能港口、氫能后備電源等多種氫能利用方式,打造氫能示范應用中心。
“兩港”為臨港氫能產業聚集區,依托前灣港和董家口港的港口資源和物流運輸市場,建設氫能港口,利用沿海港區豐富的氫能應用場景,開展氫能綜合利用。“兩軸”為氫能交通示范軸線,新區將探索在G15沈海高速和濱海大道沿線及周邊布局氫能交通示范項目,形成兩條貫穿東西的氫能交通示范軸線。“泊里氫能小鎮” 重點建設“氫能產業園區、氫能社區、氫能港區”三大核心區,重點布局燃料電池汽車、氫能軌道列車、燃料電池、制氫等氫能裝備制造產業。
重點產業方面,《規劃》提出發展“3+2”重點產業布局,優先發展氫能關鍵材料、氫能裝備制造和燃料電池汽車三大核心產業,有序發展氫冶金化工、制氫兩大輔助產業,形成基礎設施完善、氫氣供應充足、應用場景多元化的氫能發展環境,打造特色氫能產業集群。
根據氫能產業總體布局,西海岸新區將實施五大重點工程,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綠色低碳制氫工程“兩大基礎工程”,氫能交通示范工程和氫進萬家示范工程“兩大示范工程”以及平臺載體建設工程。2030年,新區將初步形成溝通東西、覆蓋全區的加氫站網絡,初步建成覆蓋董家口化工園區的氫氣輸送管網,建成1條氫能軌道交通示范線。載體平臺方面,新區將依托骨干企業和高校打造氫能技術創新平臺,依托古鎮口核心區打造氫能融合創新發展平臺,同時著力完善氫能產業公共服務平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責任編輯:王逸群